学校为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组织开展第十八届教学节活动,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有三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节活动。
12月9日下午第2节课,周海燕老师在6号楼404智慧教室进行了以《生活中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为题的评比课活动。本节课从“厉恩海的拉面”作为引入,用这一个实例贯穿整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别用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两种知识;之后用“三星堆遗址”这个实例,使学生熟悉、掌握“半衰期”的概念,为最终解决“三星堆遗址距今多少年”服务。探究“三星堆遗址距今多少年”,最后设置探秘“崧泽遗址距今多少年”的问题,引导学生周末走进崧泽博物馆,比较“自己算出来的崧泽遗址年代”与博物馆中显示的年代是否一致,使一节课的意义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后。
周海燕老师用足、用好两个实例,通过实例有机渗透“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和树立中华民族有悠久文明史的文化自信。并与数学知识高度契合,自然、无痕地融入思政元素。践行立德树人,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12月13日下午第1节课,顾利锋老师在6号楼404智慧教室进行了以《数列复习》为题的名优教师展示课活动。本节课从数列的基础知识出发,层层深入,最终回归生活,创设“碳达峰”情境题,使学生了解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并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严谨规范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学生学习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验证去求真2030年能否“碳达峰”,发扬唯实求真的精神。
本堂课,学生在具体实际情景中学习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其中的德育元素,顾利锋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更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
12月23日上午第2节课,魏荣玉老师在6号楼404智慧教室进行了以《数列的复习》为题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本节课以基础知识复习为切入,难度层层递进,熟练运用到了智慧教室的资源,及时有效地得到学生练习反馈,并进行有效指导。最后以“双碳”应用作为课堂的亮点部分,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能力,同时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
在三位教师准备过程中,整个数学教研组老师们积极研讨,多次磨课,每位老师献言献策,根据教学节主题,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旨在打造出一堂堂优质的数学课程。名优教师在其中发挥示范作用,青年教师也踏实努力学习,课前积极研磨,课后组织评课,每一堂课都是整个数学教研组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数学教研组的团结精神。本次教学节,数学教研组顺利地完成了开课任务,相信在之后的教学节活动中,继续利用教学节评优课、展示课和汇报课等以课促教、以课促建,树立“学科育德”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教研组的教学能力。
附:
《数列的复习》教学反思
数学教研组魏荣玉
数列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学习过数列新课内容后,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中项,但对于数列的实际应用还有困难。本节课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和上海市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的要求,结合我校本届教学节的主题词“聚焦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在学生现有学情的基础上,从复习知识、夯实基础、应用求解、拓展能力等方面层层深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促使学生“要学”、“会学”。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拓展数学“建模、解模、释模”的能力;养成严谨规范的学习习惯,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与成效
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分明。本节课作为复习课,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数列中两种特殊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中项,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为数列的应用做铺垫。之后设置选择题简答题,复习巩固知识点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最后实际应用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公式后出现,知识点难度循序渐进。
2、练习分析透彻、即时点评到位。本节课运用智慧教室的智能设备,学生练习使用平板直接选择或拍照,我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得到学生的解答,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分析点评,加深印象,学生也能更加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解答。
3、聚焦当下热点、课程思政新颖。实际应用部分我选择了当下的热点词汇“碳达峰”“碳中和”,并对“双碳”进行解释,让思政悄无声息地进入课堂。在这道实际应用的背景下,学生在当下热点中发现数列问题,既能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
二、本节课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1、在第一第二部分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课堂最大的亮点,即“双碳”应用题的讨论时间不够,我为了不造成严重的拖堂后果,没有让学生热烈地讨论。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果在之前的点评讲解环节再压缩时间,使得最后能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学生的观点碰撞,得到“2030年前能碳达峰”的结论,更加能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促使学生“要学”、“会学”。
2、“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其实很新颖,我在课堂上的介绍不够详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词汇后,无法真正理解并使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像这样的名词可以在课前让同学们先去自主学习查好资料,在课上就能延续课前知识,提高课中效率,并延续到课后继续思考,真正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者并重,打造高效课堂。
最后,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次汇报课活动中,收获颇丰。感谢学校搭建了此次平台,让我和其他青年教师充分准备,磨炼课堂;感谢青年教师共同体两位老师、数学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事们,在课题确立、磨课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数学专业和课堂教学上,我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严谨、更规范,督促自己不断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