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逸夫职校与复旦附属儿童医院携手开展“小布空间改造”项目。8月29日,项目阶段汇报会在我校举行。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自环境设计专业一、二、三年级。他们通过了严格的筛选,并组建了3支队伍进行项目改造方案设计。参与此次汇报的老师不仅有项目指导老师:许彦杰、徐青、吴云飞、郭姗姗、曹佳宜、钱海燕,同时还特邀了校外的专业设计老师为同学们指导。
“小布空间改造”项目主要是针对复旦附属儿童医院的小布公寓的改造计划。在项目初期,项目老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和调研了小布空间。在参观需改造的公寓楼之前,负责该项目的老师们向在座的同学介绍了需要改造的原因。小布公寓是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为异地来沪就医的大病家庭提供的临时住房,许多家庭及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造成恐惧、失眠、情绪失控,甚至放弃治疗,对人生充满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继而有了本此小布空间改造项目,希望通过同学们的设计让住在小布公寓的孩子和家长能够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此次项目旨在将他们的临时住所的空间进行改造,为病人家属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尽可能地帮助病人缓解身体上的痛苦,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家庭从心理上缓解情绪,接纳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信心面对未来。
在此次活动启动前,我校项目指导老师提前对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小布公寓负责人进行了项目设计诉求交流及实地环境改造需求的对接交谈,并与合作方共同探讨了项目时间节点和推进计划,共同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在对公寓设计要求有了充分了解后,对空间内部环境进行了勘察,并对现有的内部构造及设施进行了总结和记录。随后,在暑期阶段的初步调研报告基础上,陈乃逸老师作了第一次设计案例课程教学,并组织开展了小组之间进行方案的演说和实地数据的分享,共同改进设计方案。随后对大家改进后的方案予以了线上指导。
在此次的阶段汇报中,三组根据各自方案的优化进行了项目解说。第一组学生以“治愈星球”为主要整体设计理念。该计划以“星空”为亮点,针对建筑外墙进行了蓝色星空设计,并将颜色渐变作为整体墙绘设计的载体,链接内外墙面绘图,画面中采用曲线作为整体的视觉导向,并希望能够通过曲线的柔软来带给入住者平静的心理感受。在房间内部的改造上采用小夜灯的加入,增加房间的温馨氛围,并设计相应的可移动挂钩,达到置物收纳的功能。
第二组则从用户体验出发, 以“短暂旅行”为设计主题,外部墙绘采用行李箱的概念。整体采用绿色作为设计方案的主基调,通过绿、粉、蓝、黄颜色的搭配区分四层楼道颜色设计,内部采用各地风景画的形式,装饰空间。希望入住的孩子们能够在这个短暂的居所中欣赏各地美景,缓解压力。设计方在楼道上加入了互动环节,希望能够通过趣味的添加减轻入住者上楼的烦躁感。
第三组则采用“阳光碎片”作为整体设计方案的主要设计理念,因为小布公寓的存在是爱心人士共同进行捐赠而产生的有爱建筑。每个人都是一个细微的个体,而当这些个体聚集时,就会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因而小组成员从小布家园logo及吉祥物形象上提取碎片元素,再进行外墙及内部的空间改造。整体色系采用橙色、黄色这两种代表希望、温暖的颜色。同时针对捐赠墙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将灯光与扶手进行结合,通过捐赠点亮灯光的互动环节提升原有捐赠墙的功能与实用价值。
参与此次项目的专家老师对于三个小组的设计方案也分别提出了意见。其中陈元浩老师针对小组演说形式对三组方案的设计环节进行了讲点评,帮助学生进行小组方案整体概念的深化。再次提醒学生在空间改造方案的设计上注重用户群体画像的深入,切实地将设计与实际解决的问题作联系。并针对学生对空间功能区域的划分认知进行调整,并作了相应的理论及案例分享,方便学生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而彭鸣亮老师则是站在平面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墙绘设计进行了指导,讲解了在实际墙绘设计中点线面元素在画面中的作用和呈现形式。针对每个小组的墙绘设计都进行了专门针对性的指导,从颜色及色彩搭配的角度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本次活动对于第一次参加空间改造项目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希望同学们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本次“小布家园”空间改造项目,帮助更多的大病家庭走进新的生活。
撰稿人:郭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