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 推动课程革新 拓宽“中高贯通”
鼓励行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摘自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
近日,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举行的第四届“星光计划”中职校职业技能决赛赛场上,发生了有意思的一幕:正在进行技能比赛的学生聚精会神护理“病人”,台下前来观战的三级甲等医院代表则忙着打听“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单位预订”……类似场景在赛场频频出现,企业派来“暗探”,学生成为争抢的“香饽饽”,有的企业甚至提前一年向学校预订学生。
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大赛是优秀学生展示技能的大擂台,也成了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已基本与上海产业发展“三二一”的布局相匹配,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占了相当比例。“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职业教育将依托“十一五”基础,通过转培养模式、促职教教改、开出职教“直通车”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转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
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旺盛;而拥有精湛技术的“八级工”陆续退休,正需要一批年轻技术人员迎头赶上。上海职业教育主动出击,改变办学模式,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今年,上海市已完成专业调整调研,市教委已确定156个重点建设专业,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精品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并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在大众工业学校数控实训中心,各个区域分成不同的“车间”,企业流水线“搬”进学校,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课堂只相差几步。王文强老师介绍,“车间”每块区域有不同工种,七八个车间“兜”下来,可以掌握铣、刨、磨、线切割等技术,成为一名全能技工。学生们上课不再纸上谈兵,随时随地“真刀真枪”实训。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还将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组建,集聚中、高职院校优质资源,联合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人才。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巫向前说,2007年,上海组建了第一个职教集团——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校企之间进行多向、多元联合,资源共享,共同制订教学标准,规范操作技能,使技术人才的培养进入“企业标准化”时代。目前,上海已有交通物流、电子信息、商贸、旅游等行业性职教集团和嘉定、徐汇、闵行、黄浦、浦东新区等区域职教集团,吸引了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合作。
促课改:教材“变脸”更实用
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很难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上海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着手制订职业教育新教学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上海市教委依托行业标准,制订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国际商务等42个专业的新教学标准。而每个专业细化课程设置,分解成若干个专业化方向,对应具体就业岗位。概论类课程被专业制作、专业维修课程取代,教学更强调操作技能。这42个专业教学标准中,既有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长线专业,也有应对市场新变化而开设的新专业。
通过市场调研,市教委还选择了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各专业课程标准中,保证学生在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后,可领取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增强就业竞争力。上海石油化工学校副校长熊海滨说,以石油化工专业为例,学生毕业时可达到化工生产运行员4级水平,相当于中级工水平,进入企业后,3—6个月便可独立进行化工操作,比以往缩短一半时间。
联合培养:开出职教“直通车”
对于有志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从市教委又传出好消息:上海将继续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今年将扩大招生。
“中高职贯通”是上海首次探索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学生们可“乘”上从中职通往高职的“直通车”。首批7所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学制5-6年,一毕业就可获高职证书,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
“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同时打通了两条路,一是学历培养,二是就业之路,试点专业包括护理、汽修等,全都是职业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且稳定的职业,社会需求量大。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初显成效。不少企业提前“盯”上就读“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学生,甚至点名要求与学校共同培养。这一模式也受到家长普遍欢迎。不少家长说,现在选择读职业教育很 “实惠”,不仅让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拓宽了学历增长空间。以前,中职学生提升学历主要靠“三校生”高考和毕业后读电大、函授等方式,现在中职和高职联合培养,打通了学历“直升道”,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