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值于课堂,“课堂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融合哪些内容算是“课程思政”,成为教师之问!
2021年3月25日下午,上海市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第一协作组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针对如何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辨活动,主题为《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陈志红国际商务名师培育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专家引领,聚力前进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党总支书记、博导匡瑛教授带来了主题为《中职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精彩讲座。她主要解答了三个问题:为何“课程思政”?何为“课程思政”?如何“课程思政”。
针对前两个问题,匡教授从课程思政溯源讲到政策变迁,并对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正面界定。她解释思政有三个境界:“寓盐于沙”、“寓盐于水”及“寓盐于酸”,让在场的老师深受启发。如何“课程思政”?她从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实践与活动、评价与保障四个方面展开了详尽的论述和针对性不同学科丰富的案例诠释。在座每位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如饮甘饴。尤其当匡教授讲解了一堂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课堂思政的做法、优点时,原本大家困惑于思政如何达到“融盐于酸”境界,此时豁然开朗。
匡教授强调,“课程思政”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而是要对学生起到“催化”作用,不是每节课要思政,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设计成一个连续的系统工程,达到“润细细无声”效果,让学生从课堂上汲取更多隐性的能量。
成员探讨,思维碰撞
接着八位来自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学员代表通过各自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实例分享。
刘芳老师从为什么、如何做及体会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徐文彦老师介绍了国际商务课程思政元素的层次及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路径,她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整门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国际商务专业职业素养三个层次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值得其他专业课程的借鉴学习;徐婷洁老师谈她在《网络营销》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探索及反思,并以《品牌营销》一堂课为例进行了介绍;潘丽花老师从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思政落脚点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榜样力量、小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自然融入思政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刘继瑶老师对《集装箱运输实务》分五个项目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提取和实现,这些元素的开发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迪与思考;郁彧老师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观分别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黄奇俊老师对教学案例《疫情中的旅游人》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令人不由称赞;邓卓君老师带来了主题为《让技法与教法在课程思政中合一》的实践分享,她从课堂现状及问题出发,分享了她们的思政尝试,包括课程思政结构布局及要素梳理、显隐结合及“以评促学”,让大家收获甚多。
名师点评,醍醐灌顶
与会导师和专家对学员们的经验分享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评价,同时寄语了各自的期望和要求。
陈志红导师谈到思政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结合课堂、结合专业建设,通过浸润教育,让学生发展成长。课堂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重在传道。思想和价值观比知识更重要。思政育人,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商科专业思政元素中, “诚信”、“沟通”、“合作”、“双赢”“4C”元素是商贸人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应契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专业课重构建设计,赋予课程价值性,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有序推进,浸润育人。
董朝霞导师表示如何确立目标?如何有体系、有认识过程、不突兀?目标确定后如何挖掘课程思政的点,然后再如何渗透课程中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大家继续去探索和研究。
匡瑛教授肯定了八位学员教师取得的成绩,对于中职目前“课程思政”水平十分欣慰,并对每位老师发言的亮点进行了精辟点评。
市教委教研室谭移民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他最后补充强调课程思政需凸显育人价值,可以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与专业内容联系在一起,并自然融入于内容中,让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鼓励大家继续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
活动主持人张杨莉导师做了总结发言,“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相信本次活动对于课程思政探索只是一个开端,未来需要大家不断地在工作中去思索、去实践、去收获。
在一次次热烈掌声中,本次活动告一段落。教改在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撰稿:陈志红国际商务名师培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