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上海教育:杨浦区区校联动又有新动作 将打造“复旦国际人文社区”
    作者:上海教育网

5月13日,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来了三名新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和管理学院副教授唐跃军。从高校来到街道办事处报到,在基层岗位蹲点开展社会实践,助力社区发展,他们的身份转型可谓不小,在高校林立的杨浦区也是首次尝试。这一新鲜事不仅是复旦大学与所在地五角场街道组建区域共治智囊团的成果,也是杨浦区校联动的一个缩影。几公里外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不久前已然提出2025年总产值1000亿元的远大目标,昨天举行的区校联动促发展 共绘党建新篇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基层党建专题研讨会透露,杨浦区和复旦大学还将联手打造国际、实用、人文、综合一体化布局的复旦国际人文社区,让杨浦的区校联动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结出新的硕果。

杨浦区坐拥全市高校数量最多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这一智力优势,不仅在产业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集聚3000余家设计企业、3万余名从业人员,实现年总产值460亿元,更在党建联建的指导下,破除校园与社区之间的壁垒,围绕更多高校,实现校区治理与社区治理的深度嵌入、充分协同,推动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

以复旦大学和五角场街道为例,近年来,双方运行社区共建项目逾25个,参与的师生数以千计。仅在过去三年中,五角场街道和复旦大学就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先后联合建立三个基地:复旦-五角场党建理论研究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基地和复旦-五角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五角场还诞生了大学与社区共建共融的一个典型案例——全市首条拉杆箱专用道。为了便于师生每年寒暑假拖着拉杆箱往返于校园和轨交站,三年前,杨浦区建管委按照师生建议,修缮坑洼的政通路人行道,铺设降噪、平整的灰色沥青,并漆涂显眼的白色拉杆箱标记,让拉杆箱轮子可以安静、顺滑地滚动。

三年后的今天,复旦国际人文社区的建设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中。昨天,中共杨浦区委、复旦大学党委联合主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基层党建专题研讨会,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在会上提出,将按照开门编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校周边的城区功能、空间形态,加快构建党建共抓、基层共管、环境共护、文商共融的共治共享治理生态,打造国际、实用、人文、综合一体化布局的国际人文社区。

会上,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与杨浦区委党校签订区校智库共建协议,6位社区党建顾问获颁聘书。据悉,在全国范围内,由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带领校专家学者赴所在城区、社区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尚属首次。

对于此举的初心,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深情说道:复旦师生要行走祖国大地,先丈量杨浦社区;要建功立业新时代,先服务杨浦父老乡亲。她表示,复旦大学地处杨浦,是杨浦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也将发挥学科和智力集中的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社区共建共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