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云论坛在线上如期开讲。本次云论坛以“携手共进 助力强校 激发活力”为主题,既是对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前期工作的梳理,也是总结和传播更多的创新和实践经验,引发教育同行们的思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各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双名工程和种子计划负责人及各区高峰攻关中结对的双方代表共聚在CCtalk直播平台,研讨在疫情期间助力强校的方法及实施路径,交流助力强校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并提出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
在上海市师资培中心副主任陈霞的主持下,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云论坛正式开始。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首先作“双名工程”助力强校的工作汇报。她从过去一年的全市双名工作的调研出发,指出通过结对,实验校在教师、课程、管理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对于集中在学段和学科安排、工学矛盾和实验校方面的问题,周增为提出了提供专家指导、加入有效融入的设计与实施和持续召开助力强校工程现场推进会等有效对策。
本次论坛特邀五位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攻关主持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分享各自的个性化助力方案:
“高峰计划”成员、曹杨二中校长王洋作了主题为“线上教学探索助力强校建设”的分享。从对助力的兴陇中学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通过曹杨二中集团线上互动和线下教学的优势融合,探索出学生心中好课的经验策略,从而获得了整体较高的学生满意度。
“攻关计划”主持人、风华初级中学校长堵琳琳作了主题为“聚焦三力,共研校长专业发展”的分享。她表示助力强校是第四期“双名工程”的一个重要责任和使命,共研校长专业发展是本攻关计划助力“强校工程”的功能定位和立足点。着重阐述了研制强校工作计划是每个实验校开展强校工程的第一环节,以及如何确立一校一策的发展方案,包括一校一策方案的目标定位、主攻方向、技术路径等。
“高峰计划”成员、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王华作了主题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强校课堂,促进专业发展”的分享。作为高峰成员,王华带领他的团队进入怒江中学后,以任务驱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课堂行为改善的实践研究”,逐步提升了怒江中学学科教研质量。经过一年的进校工作,“强校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特别在2020年疫情“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高峰计划”成员、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朱萍作了主题为“强势学科助力强校”的分享。朱萍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通过提升龙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和研修素养三管齐下提升龙苑中学英语教研组的教学研修实力,从而提升龙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推动龙苑中学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为市强校工程和英语教改做贡献。
“攻关计划”主持人、上海市闵行中学副校长林唯作了主题为“‘小学科’照样受到强校欢迎”的分享。从最初的心存疑虑——“小学科”会受到实验校的欢迎吗?到现在的信心满满,林唯分享了“四步走”战略:听评课,精准介入;结伙伴,更新教研;扬专长,培育特色;共项目,促进研修。因而,“小学科”同样可以有作为,助力“强校工程”是一个共赢的过程。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以“上海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作的回顾与前瞻”为题介绍强校工程的开展情况。他强调,“强校工程”有四个“明显”的工作目标,即: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百所公办初中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与规划制定的过程是实验校重新定位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对策,规划路径,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专家报告环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与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分别为本次论坛作了精彩分享。张人利对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较往期的变化和发展做了总结,他表示“强校工程”成为助力项目离不开一个理念,就是学生、老师和校长的成长在于自身的修炼、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结合初中教学的差异性、复杂性和挑战性,实验校需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结对学校的共同作用下获得发展。
顾志跃表示,今天交流的五个基地分别从如何做好疫情期的在线教学、校长的办学能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等领域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集中起来就是扬长补短、精准施策、促进转变、呈现活力。一所薄弱学校的崛起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有经验与智慧的植入。关注每一次助力活动的绩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完善,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云论坛最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对许多主持人的经验和做法已经在实验校取得了成效,特别是促进了实验校的教师们在教育视野、教学认知和工作热情方面的改变,给予高度肯定。发挥“学高身正”的名校长、名师们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领和影响一批又一批的普通教师,这是“双名工程”设立的初衷之一,也是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的初衷之一。只有教师们的活力被激发,学校的活力才能更持久。
李永智指出,“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重点要落在实效上。一是要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任务引领,以激发实验校活力为最高目标;二是要注入动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同时,为实验校注入发展动力;三是聚集合力,聚集各方力量,助力实验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
本次论坛中,如何激发教师们的活力、如何让学校的活力持久等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和思考。第四期“双名工程”助力“强校工程”,是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方面的一次创新和探索,希望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既为名师、名校长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激发百所公办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提高办学质量,从而带动面上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和健康发展的义务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