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社区动员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这天下午,由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筹)和上海市教委双名工程攻关计划颜苏勤心理健康(青春期)基地主办,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上海市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承办的“爱与责任——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讲座”在上海理工大学报告厅举行,大一新生百余人参与讲座,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杨颎老师主持活动,颜苏勤心理健康(青春期)基地主持人颜苏勤老师与基地学员姚燕婕等老师参与讲座活动。
胡晓宇医生从1981年美国首例报告的艾滋病案例向大家谈起,我国则是1987年首例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感染人数170万,到2018年底全球感染者人数达3790万,2018年死于艾滋相关疾病的人数达到77万。上海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称截止2018年11月20日,上海市2018年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2050例,其中,青年学生感染者63例,全部为男性,82.5%男性同性途径感染。另有报道称,青年学生使用APP交友作为一种新时尚,网络“约炮”行为中以无安全保护、多性伴为常见,导致青年学生作为特殊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值得格外关注。面对这些数据与现状,胡教授抛出提问:我们该如何做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呢?从胡医生的科普中,大学生们了解到艾滋病传播的4个必要条件 、传播途径、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人的区别以及一些行为的危险程度,从而明确了“艾滋病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病,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在胡医生的讲座中,除了科普知识之外,大学生还了解到“长大成人,意识着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同时还要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与恋人之间的一些亲密行为应采注意安全的方式方法,“禁欲(Abstinence)”、“彼此忠诚(Be faithful)”、“安全套使用(Condom use)”、“为自己做适宜决定(Decision-making)”,就是好记易懂的ABCD原则。青年一代该有对自己、家人以及他人都负责的态度,记住在爱的密码中“安全、责任、健康”是三大关键词。胡医生还向大家介绍了以往在大学进行宣传活动时的一些片段,一名女大学生的留言:“你的生命不再只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所有爱你的人”,使大家印象深刻。
精彩的讲座之后,还有互动提问环节,与会的师生热情参与,有同学对自己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提问胡医生,也有教师拿出实际案例询问当遇到自称“同性恋”的学生,作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给其帮助与指导。与会教师对本场专题讲座大加赞赏,“艾滋基础和防控知识,爱与责任,面面俱到。”颜苏勤老师作为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筹)负责人,对上海理工大学精心组织会务工作表示感谢,肯定了胡医生的精彩讲座,深受学生欢迎,因此提问环节学生积极踊跃。最后,大家来到报告厅前合影留念,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大家内心感受到的是温暖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