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德育研究
逸夫职校:古都访名胜,研调拓视野
——上视附中高三政治学科南京考察结题报告汇报会
    作者:学生记者团 张钰馨
         95日,上视附中全体高三学生前往南京进行政治学科课题研究考察,在为期三天的考察中,各小组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了实地考察,进行了丰富、深入的课题研究并最终收获满满。回沪后,15个课题小组上交了结题报告及PPT,由专家老师评选出其中八个优秀小组于926日进行优秀课题结题报告汇报会。

自古金陵邑,今朝南京城,南京城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古迹。我校高三(1)班王煜昊课题小组在朱艳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南京古城墙保护现状的分析与发展建议》课题研究。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墙,虽然它经历了时间与战争的洗礼,但该小组同学发现它的保护现状仍很完好,鲜有人为破坏的痕迹。近年,当地政府把玄武门和玄武湖公园的大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南京古城墙在保存历史、人文的厚重感的同时还体现出它的现代功用。南京市民不仅尊敬它、也能习惯它、接纳它,甚至喜爱它。这一切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日常维护和用心工作。然而该小组同学也发现,南京明城墙在城市名片在宣传力度上有所欠缺,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对明城墙的保护现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接下来是高三(1)班王凯骥小组,他们小组探究的是《南京地铁与上海地铁换乘的优缺点及差异》。上海轨道交通自1993年正式运营以来,已然成为了上海人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南京地铁则于2005年开始运营,人次数量虽不及上海地铁,但如今已有10条线路,13座换乘站,同样也是南京市民的重要出行手段。南京地铁载客人次逐年递增,所以地铁换乘车站是否便利,直接决定了地铁运送乘客的效率。考察发现两地地铁便利度更有利弊,上海在指示标牌的人性化方面上略逊色于南京地铁,而南京地铁在换乘自动扶梯及升降机的设置上也可以借鉴汲取上海地铁管理经验,以便于乘客有更好的换乘体验。

苏州丝绸广为人知,但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我们却知之甚少。来自高三(1)班的周怡恺小组在指导老师聂丹副校长的带领下前往了南京云锦博物馆一探究竟。他们的课题是《探究南京云锦历史沿革和创新发展》。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是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此次探究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列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云锦!该组同学通过各种考察手段发现较多市民对云锦的了解很欠缺,于是他们对此提出了一些打响品牌的建议,更为出彩的是该小组成员运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制出云锦和现代衣物、首饰、化妆品等结合的效果图,令人惊艳不已。

大家是否了解“南京白局”?来看看高三(2)班的朱晓小组在计亮老师指导下给大家带来的《从白局的现状看待南京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有“百曲”之称。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称“白局”。目前南京白局已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希望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97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代表了上海对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所迈出的坚实的一步。来自高三(3)班刘静雯小组的《南京与上海垃圾分类标准和实施状况比较》和高三(2)班高鑫小组的《上海与南京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对比》在各自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了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和经验。如何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是关键。和上海相比,南京垃圾分类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执行效果如何,仍需时间来检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在南京有着不少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青少年爱国教育的基地。本次高三(2)班的周佳怡小组在老师张馨月的带领下,拜访多个南京红色景点,他们的课题是《南京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进入新世纪之后,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城市的红色旅游如何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也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该小组同学在充分了解了该地各种旅游景点和交通方式后,自行设计了一套红色旅游线路,加上动画的展示,其用心程度让我们叹服。

南京夫子庙是中国文化枢纽之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之一,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北京天桥并称中国四大闹市。在老师赵百怡指导下高三(3)班程一益小组带来了课题《探究商业化进程对南京夫子庙的影响》。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节假日慕名而来这里的游客多达到三四十万人次。由于景区的承载能力有限,商业化的气息非常浓重,带给人们的旅游体验并不是非常的好。好在秦淮河依旧清澈,坐在河边,品尝美食,心情也变得舒畅许多!

本次南京考察之旅虽说短暂,但大家在三天之内的收获与发现,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在高三之际,学校仍然挤出时间搭建平台让同学们能够亲身实践考察,走出学校、走出上海,并最终遴选出8组同学汇报,让大家明白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也让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地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好理论基础。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始终保持这次考察中的钻研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做一个有心人,为社会的建设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