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中职课改“上海品牌”: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2010/12/3

中职课改“上海品牌”: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中国教育报 沈祖芸









  不断提升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初步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中职课改的“上海品牌”


   近日,由上海10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的1000多名学生组成的世博会现场票务志愿者团队,以误差率仅为千分之一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集体表彰。当人们把目光从“小白菜”转移到这支默默无闻的中职生团队时,很自然地消解了以往对中职生的误读。


  “把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综合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近年来上海中职课改的攻坚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告诉记者。如今,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品行技能与岗位期望“零距离”,成为上海中职课改的“品牌”。


  新课程标准推进“双证”融通


  进入新世纪,上海城市经济“大棋局”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升级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制造业明显萎缩,以汽车、石化、新材料、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随着上海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很多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逐步与国际接轨,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在生产中应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沿袭了几十年的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越来越难以适应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力为本的任务引领型中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由此拉开帷幕。这种课程模式摆脱了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中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为了确保这一模式得以落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为42个专业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流程。每个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及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的专家、课程专家和学校资深教师组成的专业标准开发项目组;项目组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开发出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拥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但问题随之而来,中职生除了要完成学历教育外,还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历教育与证书考核“两张皮”的现实问题,就成了衡量课改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指标。为此,上海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选择课程内容。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职业能力?最直接也最具实效的方法就是把与各专业相对应的各种职业资格所需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中,并以此实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整体联动。


  在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标准开发项目组提供的研究报告中,记者看到,共有制冷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中央空调工、制冷工、制冷与空调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上岗证书等5个职业资格证与该专业对应。而在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这些资格证所要求的技能考核项目又与各工作任务模块实现了紧密对接。


  截至目前,由政府牵头组织、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已完成了4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对应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达371种,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44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357门。这些专业基本涵盖了上海经济发展的绝大多数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工作岗位,新的课程标准推进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