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款的椰子,你种草了吗?”“刚入了双AJ,这个月又要吃土了。”如果你对这对话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说明你可能与00后存在一些代沟。5月28日中午,心理之友协会心理社团与心理剧社的成员们聆听来自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主任张楠楠副教授带来的讲座,主题关于“00后线上消费特点与健康心理”,这次活动也是我校第19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讲座之一。
张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关于“00后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并且指出随之而来的消费问题:碎片化的时间造成时间管理的困难;便捷的消费方式造成消费的冲动性;消费在表达着怎样的自我状态。张老师带给大家的观点是:消费是一种自我标识的表达,要学会正确自我认知;消费是一种归属和爱的表达,要学会合理消费。
在小论坛环节,社团学生代表和张老师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对之前的讲座内容进行反馈,同时分享着自己关于消费的观点。计算机171的黄正同学很赞同张老师提到的,不同年代的人的聊天方式,比如表情包,同样的微笑表情在00后与老一辈眼中就有着不同的解读。在消费方面,老一辈的人更节省,年轻一代手中有钱就会想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确需要学习如何理财。中澳171班的孙俊浩同学分享了自己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观点,更多的人不再使用现金,但当人们刷码和刷脸就能支付购物的同时,也要学会避免盲目消费。
酒店171谢婉婷表示,虽然自己是00后,但审视了一下自己,还算理性消费,家庭教育的关系,从小就比较注重理财,对自己的零用钱也有规划。会计174陈金贤同学对讲座中张老师分享的一个小细节印象特别深刻,张老师说看到自己的儿子玩手机的样子,似乎感觉到他很孤独。陈同学表示,虽然手机已经00后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工具了,但是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非常重要。
来自商英183的刘博涛同学向张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自己在网上买东西,总会招来家人的责备,总是说自己乱花钱?”张老师非常有耐心地从“消费观点可能不同”这个角度进行解答,同时也建议同学们尝试增加与家人的沟通交流。
张楠楠老师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角度出发,拨开消费行为的表面,让与会学生看到消费过程中更深层的心理需求。在新时代,人民的消费观念要与时俱进,但与此同时,冲动消费、盲目消费或者过度超前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中职生更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取家人与师长的意见,进行健康合理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