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主题教育
大众工业:论坚持
——《流浪地球》给予我们的思考
    作者:大众工业

今年春节档一部收获了极大关注的电影《流浪地球》,共同探究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太阳极速衰老膨胀,地球即将遭受被吞噬的灭顶之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建造了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推动整个地球逃离太阳系,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新家园,并将其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首先谈电影本身的内容。我们知道,宇宙是何其浩瀚,我们人类又是何其渺小。然而当末日将至,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个体却选择团结起来,毅然反抗命运。我们决定花费整整两千五百年,推动地球去往另一个家园。无论是氧气耗尽被冰冻在地表的韩子昂,还是用血肉之躯推动发动机重新运行的各国战士们,亦或是在最后一刻选择牺牲自己点燃木星的刘培强,这部电影书写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坚持希望,这,才是电影最触动人心之处。

      其实,之所以这部科幻片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正因为它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背后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式哲学,那种愚公移山里“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电影里的人类在宇宙中流浪,面对随时粉身碎骨的危险,可以坚持整整两千五百年,几百代人,一代又一代延续着希望的火苗。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卫一亩亩填海,愚公一寸寸移山的神话故事,或是我们绵延五千年真实而漫长的历史,都在印证着电影里这个最古老而又最智慧的哲学:坚持,就是胜利。

      大家又是否知道,《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后,也同样离不开夜以继日的坚持?

      由于我国没有拍摄科幻电影的先例,这部电影的导演郭帆始终在走着一条最艰难的路。他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质疑和挑战,甚至很长时间以来都没人愿意投资这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电影。然而,哪怕只有一丝成功的希望,他也把它攥紧在手中,细心雕琢。三千张设计图、一万件道具制作、十万平米实景搭建,都是近乎固执的郭帆为实践这一科幻梦做的最大努力,于是,在流浪地球的故事之外,我们看见了另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那是郭帆、吴京以及他们的团队为国产科幻电影事业披荆斩棘开辟出第一道光的坚持与坚守!

      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坚持更应该成为我们心中的“行星发动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祖国从一百年前任人欺辱的凄风苦雨中走出来,一直走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与进步,依靠的不正是“坚持”二字吗?   而在我们大众的校园内,同样因为广大师生一贯秉持的“坚持”二字,才有了像“星光”大赛、国赛、文明风采等各级各类比赛的全面开花。上周五,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在我校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的指导老师与参赛选手们为大赛日夜备战,艰苦训练,无论结果如何,你们的坚持和拼搏,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你们点赞,更希望我们每一位大众师生能像《流浪地球》中的人们那样,勇做坚持希望的追梦人,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奔跑,共创美好!

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