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案例共享
材料工程:成长与责任
——滇西生返乡系列报道(三)
    作者:材料工程
   111日清晨,昆明的夜仍未苏醒,师生一行96人安全顺利抵达昆明火车站。终于可以马上回家与爸妈团聚了,可孩子们却久久不肯离去,纷纷走上前来,和护送老师拥抱合影。季根森老师、庄燕老师和张晓红老师三位班主任反复叮嘱:老师只能送你们到家乡,无法一一送你们到家门口,接下来要靠自己。希望你们能够学会自我行走,方能得人生自由!路上注意安全,别耽搁,早点回家。也代老师向家里的亲人送去新年的问候。我们暂时留在昆明,静候你们平安到家的消息!

早上8点出头,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安全抵达后的合影与分别时的拥抱引起了材料人和滇西孩子们的巨大关注。评论区温馨而令人动容——“好有爱的季爸爸!”“季老师舍不得孩子们。”“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

一份叮嘱,寄托万千师恩;一个拥抱,诠释师生浓情。“春秋一度,冬月无情,满头华发。心灵栖息,他乡缘遇,难忘师恩,千里送归途,万事愿长安。”这是一个学生离开后不久发给季老师的,只言片语,让季老师激动不已,感慨不断,这也许就是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吧!

在昆明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6点,夜色未尽,老师们就起床了,匆匆用过早餐,随机乘车赶往昆明西北部客运枢纽站,开始了本次的家访之行。我们将拜访武定县两个乡镇3个孩子的家庭。

17材料2班学生龙顺海是家访的第一站。他的家位于白路镇三合村,婉蜒的盘山公路、路旁依稀可见的陈旧建筑、多处路段的泥泞以及衣着朴素的稀少的行人组成了前往顺海家的沿途风景。通过了解得知,顺海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山上依稀可见的梯田便是这个家庭生活的依靠。大山深处优美质朴的风光孕育了朴素的民风,顺海的爸妈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欢迎和对学校的感谢,并请学校对孩子“务必严加管教”,“孩子交到您们手里,我们放心!”

下午15时,我们来到白路镇二六枝大村黎晓涛的家。晓涛爸爸告诉我们,去年孩子企业实习赚了钱还往家里寄,昨天刚回到家,今天上午就去上山砍柴了,回来后,还主动做饭。看到晓涛的改变和成长,晓涛爸爸对我们动情地说道:“从大山里能走出去不容易,谢谢你们!今后晓涛在学校不听话,您们该打打,该骂骂!”简单的话语凝聚着深沉的父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肩上这份担子沉甸甸的份量,提醒我们在滇西孩子的成长教育上依然任重道远!

1650分,我们马不停蹄转至环州乡桃树村张春家。一路走来着实不易,道路颠簸泥泞不说,行至离家3公里处,正赶上道路施工,车辆无法通行。4位老师只能徒步前行,用了将近40分钟才抵达。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张春和他爸说:“孩子一直以来表现不错,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张春抓住这次东西协作机遇,用实际行动不断追求卓越。寒假里,多分担点家务事,长大了,责任也就大了。”

家访结束,考虑季老师年纪大了,张春同学一定要送季老师到大路口。看着季老师坐在摩托车上“得意”的笑容,我们内心被电到了,感动与羡慕油然而生,最美的风景在这一刻定格。

3个家庭,400多公里,历经14个小时之多,直至晚上836分,老师们才顺利返回,结束了家访之行。虽然路途劳累,但看到热情好客的家长,成熟懂事的孩子,以及状况逐步改善的家境,老师们心里高兴、欣慰而充实。

无巧不成书,13日是季根森和庄燕两位老师的生日。当天一大早,17材料2班班长余有月在群里发布“通告”:“@所有人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季老师和庄老师的生日啊 ,代表同学们祝两位老师生日快乐,天天开心!随后,两位的老师手机的短信铃声便响个不停,每个同学都送来了真诚的祝福、真情的告白!两位老师开心地像个孩子,快乐并感动着!

直至13日下午14时,经过3位班主任统计核实, 92位滇西孩子已全部安全到家!

一路奔波,一路感动。带着家长们的期盼和祝福,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憧憬,老师们开始踏上返沪的列车。此后的一段时间,老师们的内心注定充满波澜。但材料人愿为人梯、甘做蜡烛。春节后,我们再相见。2019年,我们携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