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主题教育
逸夫职校:“致用达理弘扬华山精神”
——“校友讲坛”系列
    作者:学生记者团 张记雯
         校友简介:

王勇(85届校友)汉室设计管理机构董事长

2000年创业,机构以连锁型企业品牌形象开发和商业空间设计为根本,从形象策划、空间设计、营建管理、产品开发以及品牌设计资讯等多方面为切入点,为客户进行连锁形象的设计包装及规范化运作的设计管理公司。依托现代经营管理观念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蒸蒸日上,至今,公司已为821家中国银行,208家工商银行,1500多家金融类项目,必胜客,哈根达斯、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迪斯尼英语培训中心、COSTA咖啡连锁店等在内的100多个连锁企业提供了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同时,完成了金融系统设计规范手册60余本,大型设计项目共计1300000平方米,其他外资投资项目10000平方米。

114日,学校开展了校友讲坛系列之“致用达理——弘扬华山精神”。本次主讲是我校知名校友:上海汉室设计管理机构创办人王勇先生。环境设计二年级的同学们有幸聆听了本次讲座。

在主持人朱开荣老师的短暂介绍过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了王勇先生。首先,王勇先生简单回顾了他在华山的求学经历,回忆了自己当年与师友们之间的美好时光并借此转入了第一个话题:什么是毕业若干年后最有用的?王勇先生用一项面向大学生的研究指出——艺术是毕业十五年后他们公认为最有用的,而华山精神正是这种艺术精神。

随后,王勇先生又引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介绍了人们的需求的层次,并祝愿同学们都能够到达自我实现的层次。王勇先生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些他身边的年轻人们执着于艺术并且不畏艰难、不惧世俗眼光,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以此结合华山精神,勉励同学们不忘梦想,要始终走在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上。

接着,王勇先生结合自己创建的“碧山工销社”为大家讲述了什么是“不做”设计。

碧山供销社着力于民间百工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勾连城市与乡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以“新百工、新民艺”为理念,拥有销售、工坊、出版、展览、讲座、驻村等多种内容,希望保留并激活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供销社在碧山当代乡村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

碧山工销社为前店后坊格局。前店:保留了有60年历史的老供销社的初始风貌,所有的柜台、橱窗经过一一整修,用来展示和出售手工艺品,中间放置两张八仙桌,村民可以随时进来坐坐。在不改变前店原屋高度的基础上,做出两层空间,一层是休息区、二层是工作室。后坊:留出180平米的内院,让人可以轻易地来到户外顺畅呼吸。设置金工、木工、织染、柴窑、陶艺等工坊,与手艺人合作,提供驻场创作空间。“山水清音”戏台可以用来举办公共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碧山农民黄梅戏剧团曾在这里为村民和游客演出。戏台后的展厅,不定期展出当代设计与艺术跟民间手工艺结合的作品,“早春二月:从百工民艺到设计日常”和“向日葵下的拖拉机:丁牧儿个展”曾在这里展出。

王勇先生以“碧山工销社”让同学们明白了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美观,更要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以及要贴近自然。设计并不是一件刻意的事情,或者说尽量不要刻意去设计,这样才能尽可能做到让人感觉舒适自然。而这种“不做”设计,又恰恰是需要有着深厚的设计功底作为积淀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时刻牢记逸夫的校训“致用达理”。

王勇先生的讲座虽然简短,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视野,更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华山精神,即对艺术的执着与不断攀登。短短四十分钟的讲座,同学们掌声不断,意犹未尽。同学们纷纷期待学校能够举办更多精彩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