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上海教育:复旦大学“三个深化”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作者:上海教育网

 复旦大学认真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通过深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深化教师称职评聘工作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扎实做好四个服务,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

制度先行,深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制定实施细则,完善制度建设。复旦大学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健全师德学习涵养、师德文化宣传、师德考核激励、师德监督惩处多项机制。制定学校新时代教师师德规范,改进和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修订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形成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引领的聘任导向。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增设师德建设委员会,统筹抓全校师德建设工作。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具体落实教师思政各项工作。在规模较大(教职工人数100人以上)和意识形态任务较重的二级单位,增配分管教师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覆盖超过80%院系。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设党建和思政专项经费。三是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典型引路。学校将师德教育纳入各类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中,设置师德教育专题。同时选派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志愿服务、对口支援等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师德践行能力。注重正面宣传,开展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创评工作和爱国·奋斗,做钟扬式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

多元引导,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一是薪酬并轨,加大优秀人才支持力度。参照国内一流高校高层次人才薪酬收入水平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引进人才首聘期保底绩效,对国家急需的高尖精缺人才、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特殊关键人才,匹配与其水平和贡献相当的薪酬待遇。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校内岗位津贴标准并适当向关键岗位和青年教师倾斜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强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突出实效,实施双一流绩效奖励方案。强化目标导向,学校在原有年度综合绩效奖励”“重大绩效奖励基础上,新增设置一流成果绩效奖励。对一流学科建设有直接贡献的一流建设成果,实施团队奖励。全面增强管理与服务体系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一流管理与服务奖励。发挥正面激励导向作用,让承担遗留建设职责、产出遗留成果、做出一流贡献的各类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拓宽渠道,深化教师称职评聘工作改革。一是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以综合准入标准为基础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在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各环节中,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导向,强调高质量学术成果,注重社会实际贡献;实行综合准入标准优秀代表性成果两类准入方式;分类设置晋升通道。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岗位的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工作由学校总量控制、院系按需设岗、校院科学评价、学校择优聘任。教学为主型岗位高级职务聘任工作由学校统一设岗、统一评审。二是推进教师高级职务评聘工作改革。持续完善校院两级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审查评价机制。把教书育人作为高级职称评价的首要内容;坚持分类指导原则,进一步健全分类评价标准,结合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指导院系进一步完善本单位教师高级职务评价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和考察重点;改进同行评议方式,健全校内外多元评价机制。继续实施各类各级学术组织严格把关,同时,注重发挥小同行专家、社会各类学术组织、国际同行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确保教师高级职称晋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