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张丽娜老师给静安分部全体教工做了一个精彩的心理讲座《绘画测试房树人》。房树人测试是一种常用且相对容易掌握和实施的一种投射技术。通过铅笔、橡皮或彩笔以及几张白纸,让绘画者在白纸上绘制房树人主题的图画,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现象、功能和人格特征。
讲座以伊朗女艺术家拍的一家伊拉克孤儿院的场景——《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这张照片引出,这是一个孤儿院里女孩,她在地板上画了个妈妈,想象着在妈妈怀里的温暖,然后睡着了。图中妈妈的手臂细小无力,俗称“火柴手”,双脚短小柔弱,俗称“豆芽脚”,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她没有体会过妈妈的拥抱是怎么的温暖有力,她的心理需求是需要结实有力的臂膀将她揽入怀中,给她温暖,妈妈的双脚应该坚实粗壮,能撑起这个家庭。
张老师告诉大家:绘画的心理原理是投射。她让大家在A4纸上随意画出让自己不开心的事物或是最希望表达的事物,从画中基本能解读出画者的内心世界。老师们在纸上饶有兴趣地画了起来,与此同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生动的真实案例—来访者的画作,并逐一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描述,讲解“绘画测试房树人”基本知识。拿到来访者画作,首先是“看”,看“顺序”(先后、侧重、擦消、耗时……)、看“整体”(颜色、比例、大小、距离、对称、透明、混乱、方位、线条……)、看“特殊”(异常、创伤、暴力、裸露……)、看“细节”(眼神、动作、关系……)。随后,她随机拿了两张老师的画作分析,两人都画了树,树上结了果实,张老师分析说:“树上的果实代表老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果实牢牢地长在树上,没有悬空欲坠的感觉,说明老师的自身追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老师也很重视这种发展”。接下来是“问”,问“画者想说的”(能告诉我,你画了什么吗?)、问“画面细微之处”(这里能详细说一下吗?)、问“画面中的关系”(他们关系如何能说一下吗?)、问“画者感受”(画到这里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最后是“怎么解”,帮助作画者释放情绪、引导作画者看清内心、协助作画者做出选择、给予作画者合理建议。
讲座内容详实,想象生动,诙谐幽默之处时时引来教师的欢快笑声,凝重案例的背后又引发大家的沉思。这次讲座既舒缓了老师们连续六个工作日的疲倦心理,也从中让大家了解了“房树人测试”的基本知识,引导大家更好地将心灵的真实呼唤出来,更好地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呈现,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帮助自己了解事件的本质,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对自身的教学教育心理得到更好的认识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