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主题教育
材料工程:多渠道提升军事素质,大东海锻造西南利剑
    作者:姚成刚

10月上旬,在学工部主任曹彦斌和副主任杨建兵、黄许燕三位老师带领下,在云南孩子们口中的老爹季根森,班主任吴永芳、庄燕、张晓红及学管人员翁志吉、戚丽峰、姚成刚多位老师的交替陪伴下,171888名云南学生在大东海军事训练基地开展了以提升军事素质,锻造西南利剑为主题的军事素质拓展实践活动。

一次参观体验

6日13时,师生们走进了位于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滴水湖西岸的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内展区分为三层,第一层设置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以及渔船与捕鱼专题展区;第二层设置了航海与港口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军事航海馆,以及航海体育与休闲专题展区。博物馆还建有天象馆、4D影院和活动中心。同学们身在其中,领略中国航海文明,见证中国科技发展,同学们感慨颇深,一股自豪感在学生的心底滋生。

两项专题活动

4日19时,学校特邀基地李排长做了一场生动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李排长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告诉同学们火灾无情。随后结合四种典型火灾案例,特别是学校火灾,用“血的教训”警示学生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掌握火灾现场的自救和逃生要诀,以及灭火器、防火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消防常识,师生们受益匪浅,也希望每一个祖国的花朵都能在校园里绽放平安灿烂的笑容。

5日晚19时,军事军地的阶梯教室灯光暗淡,显得有些朦胧。这里正在进行一段感恩的心灵旅途。从小到大的成长点滴,从身边的感人实例娓娓道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不时响起,深情的音符加上感人的演讲直击同学们的心灵,我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缀泣和自责的慨叹。伴随着《感恩的心》那烛光般的旋律,面对走过来的班主任季根森、张晓红,同学们纷纷列队依次向老师敬礼、拥抱,当孩子们大声喊出“老师,我爱你!”时,季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幸福的泪水,感动的面孔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动容。此时,有的孩子给季老师递纸巾,有的轻拍季老师的后背,并不断重复着别哭了,季老师。讲座结束了,同学们久久簇拥在季老师身边,或安慰、或倾听、或微笑,此情此景,震撼心灵,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索、共勉和收藏。

三个半天的军事训练

本次军事素质训练集中在103日下午、4日和5日上午三个半天,基本动作有立正、向右看齐、报数、原地摆臂、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半蹲、半面向右转敬礼、正步走等。

每个连队经过“头脑风暴”,都设计出连队的队名、队歌、口号。

其中17级一连的队名为西南利剑,队歌是拼刺刀,口号: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杀杀杀!真是霸气十足的口号啊!

18级二连的队名则为战狼队,队歌是团结就是力量,口号:刻苦训练,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百炼成钢!

休息间隙,孩子们最喜欢的拉歌大战开始了。从“强军战歌”、“拼刺刀”、“团结就是力量”到“当那一天来临”等……除了嘹亮的军歌,当然还有“冲锋号”了。只听到“人多人少,气势不倒”、“人多人少一个样,反正我们都能唱”…….高峰过后有意外,突然听到了“两只老虎”、“学猫叫”、“葫芦娃”的旋律此起彼伏,训练场一时充满欢声笑声。失败了怎么办?那就用身体写数字,来个苹果蹲娱乐消遣一下。

10月6日上午,在结营式上,每个同学都拿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每个连队都展示了熟练的军事动作,达到了训练的预期效果,受到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官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四个生动的拓展项目

10月4日和5日下午,主要开展了团队建设拓展活动,具体为同心圆、能量传递、一指定江山及不倒森林四个项目。

同心圆是考察团队是否同心协力的体验,按照培训师的要求,完成一个看似简单但却最容易出现失误的项目。当问题出现时,不要责怪他人,先学会从自身找问题,此活动深刻揭示了团队内部的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能量传递是每个队员嘴里咬着一个一次性塑料杯,每一纵队的前方放置一个空水盆,最后方放置一盆水,每纵队从最后一人通过塑料杯依次传递,直至把后方的一盆水全部传递至前方为止,最后以传递水的重量和用时长短来判定成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有的嘴巴碰上了,有的水在传递时几乎洒光了,有些学生的衣服都被打湿了……现场议论纷纷,讨论声、口令声、加油声、欢笑声,混成一体,好不热闹。

在一指定江山和不到森林两个拓展项目中,同学们都能放得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队员们相互协调,不断配合,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圆满完成指定任务。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4天的军事素质拓展生活,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触动了同学们的心弦,磨砺了同学们的意志。愿同学们以严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以高标准鞭笞自己学好技能的信心和勇气,让军事素质拓展成为滇西追梦者的基石和启示录,在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这个大家庭见证青春,不负年少,不负梦想,争做优秀材料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