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上天入地”综合开发、全天候智能操场、可移动操场等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食育工作,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9月4日,市教委组织各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及相关媒体记者,前往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第一小学、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专题调研学校体育场地综合开发和学校食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结合本市教育综合改革、学校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市教委积极推进本市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更多的学校积极开发和综合利用学校场地,把学校体育场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工程,增加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供给,夯实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基础。一是鼓励中小学校挖掘学校现有场地,开发学校的楼顶或地下空间,在确保校园安全和满足工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维修等方式,开展“上天入地”校园体育场地试点。二是通过引进“笼式足球”“可移动操场”等先进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现有的校园场地内拓展学生体育活动场所。三是在加强开发和建设的同时,强化运行管理,在确保正常教育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动校园体育场地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为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午餐在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本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行为规范,树立爱惜食物的意识,2018年,市教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学校学生营养午餐及“食育”工作的通知》,在每区选择3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组织市区两级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于9月开学后向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推广实施。各中小学校在做好安全教育并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根据年龄阶段等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食物分配、餐具整理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每餐安排1-2名学生,在餐前宣讲食品安全、食材来源、营养、传统典故等,提高学生对吃好午餐重要性的认识,丰富知识,增进食欲;按统一的量分餐的学校,为减少浪费,在每个班级放置洁净的公用器皿,供部分食量较小的学生盛放多余饭菜,并及时调配给确有需要的学生;倡导“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等等。鼓励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各种切实可行、受到学生欢迎、教育效果明显的食育教育工作并逐渐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