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至7月10日闵行区教育局团工委组织闵行区首届共产主义学校85名同学和各校团委老师赴井冈山开展为期一周的红色素质教育拓展实践活动。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5名学团干部作为学员在团委梁莞煜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此次活动。
7月4日,全体学员在上海南站集合。经过13个小时的火车,于次日凌晨5点到达井冈山火车站。
7月5日以“红色足迹承精神,青春年华担责任”为主题的教育培训班开营仪式正式开始,由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宣传推广处处长李友俊同志致词,他希望各位同学能学习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展示最好的自己。接着,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兆利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中心,发表了令人澎湃的演讲,鼓励同学们再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和实践,争取能收获而归。开营仪式结束,全体学员参加了安全教育讲座,了解了在井冈山实践需要注意的安全知识。紧接着,同学们参与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贾硕老师的第一堂课“三湾改编”情景教学。他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让大家沉浸在历史中,对这段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同学们的队伍也重新进行编排,每个班级确立班名、班旗、口号、造型,以及通过自荐的方式产生了宣传委员、卫生委员、炊事员、安全员、卫生员等班干部,每个班级的同学逐个上台展示。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踊跃表现,与其它学校的学员密切配合,展现出西南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下午是关于“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由基地的滕永琛教授主讲,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学员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和心得。晚上,两位老师教同学们学唱了多首红色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红星歌》等,每位同学歌声嘹亮,气势不凡,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7月6日,崭新的一天开启。来参加拓展实践活动的所有师生都换上了红军服,特别是扎起两个马尾的女同学们颇有几分女战士的感觉。大巴盘旋在井冈山的山间1个小时左右,教官说山路十八弯,井冈山山路八十弯。在大巴绕过层层山路之后,来到了井岗练兵场,并在这里体验了四个训练项目:投掷手榴弹,爬轮胎墙,穿越封锁线以及翻木墙这四个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挑战性也有趣味技巧性。虽然面对挑战,同学们心里有些紧张,但每位同学展现出更多是为团队争光的自信感,这些活动不仅燃起了同学们的斗志,也让学员们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中午基地安排了学员们前往当地老乡家中自制红军餐,由炊食员总负责,学员们携手完成了一顿丰富的午餐。老乡们也十分热情,拿出家中的好鱼好肉以及地方特色小菜招待大家,真是军民一家亲。在和老乡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坝上村曾经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在这里毛主席也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老乡们讲起爷爷辈们和老乡的故事,心中怀揣对党的感激和支持。吃完美味的农家菜,下午便开始了急行军活动。每位学员都配上了枪支,教官也给每支队伍安排了行军任务——找到任务卡中的标志物。全体师生一起步行穿过3.5千米的山路,这条山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的山路曾是红军秘密运盐的小道,男生学员为了不让女生们受伤,在每一个卡点都会自愿留下保护后方同学安全,这也体现出学员之间的团结精神。井冈山天气多变,比较湿热,下着小雨。在行军过程中,汗水浸湿了衣背,鞋子被泥泞的道路打湿,但大家没有放弃,不断坚持,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从教官那了解到,为了让这段路好走一点,老乡们已经提前帮我们处理了杂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艰苦和不易,何谈几十年前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根据地运送盐和药物,这让同学们不禁对红军战士们肃然起敬。晚上同学们在基地观看了一起观看电影《井冈山》来重温井冈山历史。
7月7日在井冈山的第三天,全体学员上午整装前往了“大小井”革命先烈故居。学员们围绕在“白屋”上了今日的第一堂课。围绕当时的革命形势,朱毛等革命领袖曾在这里发展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据授课教官的讲解——毛主席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书,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古今中外名著、杂文诗集等。在屋前的院子里,有一块读书石,据说毛主席曾常在这块石头上查看公文、阅读书籍。可以说,毛主席的成就离不开他这个嗜好——嗜书。这块读书石也成为了朱毛旧居一块人之所向的历史遗迹。小井红军医院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是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建于1928年,最初名为“红光医院”。这所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小井医院里有太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这里有太多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写下了不屈的赞歌,他们之中牺牲的最小的年龄只有14岁,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制做的镊子、反复使用直到不能再用的绷带……可以想象当时的医疗条件是何等的艰苦,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的斗争是怎样的艰苦卓绝。小井红军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在述说着那段腥风血雨,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下午学员们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兆利领导代表我们此行全体师生献花圈并发表讲话,全体师生在这里默哀、缅怀为革命逝去的数以万计甚至都没留下名字的革命英烈。听烈士故事,重温入团誓词,使在座的学员们纷纷湿了眼眶。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烈士们,因为他们的舍生取义、死而后已,才有如今的安康快乐。我们要深刻学习和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为党为人民,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接下来前往井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这里6个展厅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血雨腥风的战斗史,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再一次重温井冈山革命历史。
7月8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前赴井冈山参与青马班培训的同学度过了劳累却充实的第四天。上午,学员们一同去参观八角楼,八角楼是中共湘赣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同学们在老师们的讲解下,明白了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山的含义,坚定信念,勇于探索,毛泽东同志具有的大局意识,使红色政权能够站稳在这里。紧接着,我们沿着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的脚步,试走挑粮小道,同学们整装待发,山路崎岖,雨天打滑,有一小段的山路倾斜角近45度,学员们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上挑梁小道。此次挑粮小道,学员们斗志昂扬,雨水滑过满是汗水的脸庞,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条路更加湿滑,同学们的衣服也都湿透了,但是这些苦难都没有浇灭同学们坚持走完这段艰难之路的决心!在雨中完成这段行走已经非常不易,很难想象过去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敌人封锁线将30万斤粮食从山下搬到根据地的艰险。这段路我们是在用脚步丈量历史的重量,用心在体验别样的经历。结束了挑梁小道,同学们全身都被汗水和雨水所浸湿,中午来到源头村的老乡家里,他们热情的为我们的小红军们准备了火盆来烘干衣服,并且为大家准备了非常丰富的红军餐。还拿出自家的衣服给我们同学换上御寒,每个人身上虽然都湿透了,但是被质朴的老区人民的热情所感动。黄洋界是井冈山的要塞,这里是敌人通往我国抗战总部的必经点,在这里是一次军事上的奇迹,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仅受伤几人,敌人却死伤两百多人。这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战斗,保卫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成为革命时期一大美谈,当之无愧是军事上的奇迹。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这留下亲笔题诗:《西江月·井冈山》。在这里,教官通过快板的形式生动地给同学们讲诉了这段历史。晚上,迎来了同学们奔波了一天的轻松时刻:联欢晚会。八个连队带来14个表演,同学们在这四天里。不断磨合,不断成长,一同为大家演绎精彩。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学生和莘庄中学的同学一起为大家带来歌曲串烧《最初的梦想,奔跑,我的未来不是梦》,全场沸腾,燃爆全场,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7月9日早上7:30同学们站着国旗下进行井冈山活动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他们每个人都庄严肃穆的站着,当国歌响起时,同学们大声唱出国歌,那一刻所有人都充满着力量。第一位给我们讲述的是开国少将——龙开富老前辈的孙子龙小钢前辈,在讲述的过程中让主持人以及同学们感到最为难忘的就是在龙开富老前辈明明可以选择继续当他的干部时,但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跟着毛主席,这样让我们同学们感到非常敬佩,在那些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主席也先后四次安排龙开富老前辈到红军大学、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但这些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真正到了战场仅仅只有理论知识也是不够的啊,那么要怎么办呢?当龙开富老前辈去询问毛主席要如何是好时,毛主席就和他说了两句话,那就是“要把党支部建好”和“要把游击十六字方针应用”虽然仅仅只是1个小时,却充实了同学们的内心!第二位讲述人是罗章将军的女儿情罗晓路前辈,我们同学们都知道1934年长征开始,1963年长征结束,狼牙山五壮士,但是今天罗晓路前辈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比狼牙山五壮士更加悲壮的困牛山战役,当时红六军团途经石阡在甘溪与国民党军24个团发生战争,红军撤退到困牛山的尾部高处—大坪时,团长田海清牺牲了,当敌人们得知后便向红军压过来,那些红军看到压下来的人群,由于不想当俘虏,于是就砸扔枪支,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山崖,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脸上都布满了震撼与悲痛。两位革命后代不仅分享了前辈的故事,更是讲了老革命一代人严格的家风,严肃的纪律性,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但是只要组织有需要,随时都站在组织的第一线,而作为革命后代的他们,也是以身作则在传递着革命精神。在课程结束之后,全体学员参加了基地的结营仪式。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师生在本次活动中认真完成参与课程,表现出色,顺利结业。
7月10日全体学员带着井冈山精神顺利抵达上海,虽然本次井冈山之行只有短暂的一周时间,但是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在每位学员的心里扎根,西南工程学校的5位学生干部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