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的2018(第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在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圆满闭幕。伴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奖、科技教师论坛组委会奖、“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等相关奖项的揭晓,各国青少年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科创嘉年华”。
2018年青博会以“科技•创新•梦想”为主题,邀请13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个参展团队,展示来自不同学科的科技创新作品。活动期间,还举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暨发布秀、中国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让各国青少年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友谊。
闭幕式上,一则巡礼片生动记录了活动和比赛中的精彩点滴。随后,闭幕式现场揭晓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项目展示一、二、三等奖,成果展项目展示和发布秀项目发布最佳人气奖,以及“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等相关奖项,将气氛推向高潮。
“一带一路——创意桥梁”是本次青博会特色活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的主题。根据比赛规则,每支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参赛队,须根据现场所给的材料和工具设计搭建能经受一定载重考验的创意桥梁模型,并跨越一条1.2米的长的“河流”。尽管时间短暂,也经历了比赛现场的团队合作与应变能力的挑战,但选手们表示,相比于比赛结果,交流与学习的经历才是重要的收获。杨浦高级中学一位参赛选手说,比赛现场的材料与准备期间不同,这对团队的合作与应变提出很大挑战。凭借充分的准备和彼此信任,他们经过讨论并调整方案后很快适应了变化,顺利完成了比赛。
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文化的体验与启迪,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前景。上海尚德实验学校参赛队一位选手说,自己不仅专注于本队比赛,更从国外参赛队的精彩创意与精确分工中获益匪浅。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参赛队的顾思语说:“在参与比赛和制作桥梁过程中,我们更学会了灵活运用工具和材料,每一个进步都让我感到非常开心。这样的比赛既锻炼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又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收获满满的!”
青博会现场,人头攒动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不仅展现了各国青少年的奇思妙想,也成为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的展示窗口。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等部门积极整合资源,跨界联动、校内外联合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搭建平台,在资源、理念、方法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创新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向高校及科创基地“借力”,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学校特色,不断创新的课程及评价体系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之路,取得喜人成效。
在曹杨二中校长王洋看来,与同济大学及工业制造公司的深度合作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学校探索学习内容的调整,融入计算思维培养,打造了一系列跨学科课程如单片机、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工程类预科、社会实践、生涯辅导、国际游学、项目研究等。实践一年后,81%学生认为这些非高考内容对真正理解理工科学习、激发求知欲很有帮助。
作为本次比赛的专业评委之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张子新认为,“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是一项非常精彩而有意义的赛事,围绕一个科技主题,不同国家的学生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力图实现科学而有创意的制作,每个参赛队伍都在全力以赴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前进。
作为资深专家,张子新教授近年来一直以来都致力于青少年科创教育。他表示,上海举办这样高层次、国际化的青少年科创活动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而且可以促进广大中小学加强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为上海尽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蓄力量。
在诸多专家和与会者看来,本届“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以“桥梁”为主题,这正是科学与技术的桥梁,也是青少年与科创的桥梁,更是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青博会上,国内外各参会学校各具特色的自主布展及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吸引了大量学生及家长前来参观。上海文来中学学生周纬希的父亲说,带儿子参观不仅想激励孩子大胆参与科创,也意在“取经”,各国学生们自信而富于条理的表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展示成果,展位上的中学生代表还不时就原理技术问题回答参观者的疑问甚至质疑。“学会回答问题,这也是一种学习,”来自印度泰戈尔国际学校的学生Ansh Matta说,他和同学们带来的项目是为盲人特别设计的报警系统,不少参观者提出诸多好的建议,这对于他们继续完善作品大有帮助。
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国际交流,展会期间还举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包括校长论坛与科技教师论坛。校长论坛通过演讲嘉宾和观察员互动后的火花碰撞,就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教育的辐射、引领和交流,学校科技教育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论述。科技教师论坛上,教师们结合基于未来的科技创新教育,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硬件建设、管理模式、科技教育方案等开展交流与研讨。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类学习状态。这样的现实背景要求上海教育改革必须立足长远,教给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与方法。
据悉,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创办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是一项以展示、交流、互动、联谊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青少年科技专题活动,是一场属于全世界中学生的“科技盛宴”,也是展示上海科技教育成果的窗口与品牌,并且将继续激励青少年们积极向上、用自己的创意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