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上海教育:华东师大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上海教育网

华东师范大学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上统筹统领,坚持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原则,在评估中以学生的发展与感知作为标准,构建形成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一是领导重视与顶层设计并重。华东师大成立了以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教学委员会、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院系等多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保障改革的有效开展。加强思政育人的专业引领,校内外知名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家、教学专家、学科教育专家作为主要成员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统筹考虑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和成果推广,以系统性工程来推进课程思政。

二是建构学科齐全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全覆盖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模块,重新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被评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在中国系列课程模块,集合哲学、民俗等多个学科优秀师资,建设《中国智慧》思政选修课,实现以中国智慧涵养学生心灵的目标。在综合素养课程模块,以通识精品课程为示范,根植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以大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在专业教育中探索深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路径。

三是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点人才率先参与。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心理、地理、数学、中文、历史这五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率先参与;要求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中文、信息、生态与环境等优势学科率先参与;安排院士、长江学者主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建设一支有责任、有水平、有热情的教师队伍。学校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研修中心,针对新进教师、提升期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分类制订并实施研修方案。以教师晋升考核、课程教学评估和教学激励计划来评价教师课程思政的效果,实施一票否决制,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化要求。

五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定制课程思政方案。学校坚持因材施教,为港澳台侨生设置认知中国课程版块,在文本阅读、档案查找以及实地学习中,加深对中华文明、当代文化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将课程思政融入少数民族预科培养方案,从课程建设源头做起,在教学大纲中凸显思政育人目标以及实施思政育人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理科精英人才培养德育为先,组织菁英班学生开展科学求真·创新强国——我与名师面对面活动,让学生与资深院士、著名教授、海归专家面对面交流;针对留学生开展国际学生走近十九大系列活动,组织教师面向留学生开设讲述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推广传统文化、讲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留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社会。

华东师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涌现了系列成果,《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等课程相关内容多次被《新华网》《人民网》等报道,任课教师杜震宇教授的课内外育人事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海归学者积极融入国内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