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案例共享
新桥职校:育松江工匠,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
——学校举办校企联谊赛创新合作新模式
    作者:新桥职校

 灵巧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快速转动的车床在切削……这是正在举行的2018年新桥职校校企联谊赛比赛现场。513日,新桥职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在擂台上一展高下,展示了自己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诠释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亮出了松江制造新名片。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本次比赛由新桥职校主办,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和美尔森电气保护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协办。

由于学校及企业之间的设备、软件、运行环境各不相同,为了满足比赛要求,校企双方开展了多次沟通。通过前期排摸、企业调研、反复商讨,最终确定比赛方案。项目共设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三维CAD造型设计三项。要求参赛对象为具有一定该项目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从事相关专业或工种的从业人员。比赛内容侧重于企业生产的基本技术,融理论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于一体。

开展校企比赛,师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品牌项目之一。在与斯必能公司连续举办三届的基础上,今年新增美尔森公司加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学校与斯必能等5家企业开展区级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其中斯必能和美尔森均被评为2017年度区级优秀校企合作基地。2018年,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延伸校企合作内涵。

携手共育技能人才

513日上午8时,比赛正式开始。场上竞争激烈,每位参赛选手专心致志答题,你追我赶的加工产品。经过4小时的比拼,选手们顺利完成比赛任务。从比赛现场来看,选手的技能水平差别较大,熟练度不一。有选手进入工位后,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先检查工量具和加工材料,体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有选手提前1小时完成零件加工且质量优异,近乎满分。比赛让选手们看到了自己技术上的差距和努力方向。选手感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要既能读图又会编程,更能动手操作,比赛真正考出了选手的水平和实力。比赛也让自己看到了与同行的差距,只有不断钻研,技术才能得到提升。

赛后,举行了颁奖仪式。新桥职校党支部书记朱斌,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邬显煜、人事经理施航,美尔森电气保护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人事经理盛筱伟为获奖选手颁奖。评委之一新桥职校副校长杜振东对比赛情况作了点评:试题的设计考验出选手对不同设备的适应能力,调整工艺方案的应变能力及赛场上心态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现场比拼,校企选手各自存在优劣势,要加强沟通学习。比赛中,部分选手体现出了良好的质量意识,刀量具摆放规范,产品误差小,工艺完成好。比赛不仅仅是结果,更要注重比赛过程,大家要加强反思,全面提高技术技能。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职场精英。”本次比赛是一次技能的展示,更是校企融合的典范。校企同台竞技,创设了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互切磋和探讨技能的舞台,也为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指明具体的培养方向,真正展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沟通的魅力。

竞赛弘扬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松江提出先进制造业强区的目标,提升松江产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举办技能竞赛,使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在辐射和示范作用下,在学校和企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松江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再添动力,更好地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

比赛不仅考验着选手的精湛技术,更从比赛的各环节检验着规范和专业,体现出质量意识。无论是大到设备的调试,还是小到鞋帽的穿戴;无论是工艺流程的规范操作,还是工量具的摆放、操作台的整理,无不体现出选手们的专业水准和素养。即使是一场比赛,也要和真实的生产要求一致。只有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才能成为一流的技术工人。

 

当前,松江正全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推动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传承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更是破解制造业转型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务实举措。学校主动对接,精准服务,为松江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勇做G60科创走廊人才培养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