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6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迎来一年一度的职业体验日活动,虽然天空下着濛濛细雨,前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热情不减。
前几天,老师就给我们数字多媒体工作室的8位同学布置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体验”任务——寻找本次职业体验日活动中的精彩镜头。
为了做好本次体验日的摄影工作,早早准备起来。早上8点同学集中后首先领好各自的设备,检查电池、SD卡等,老师简单扼要地讲了今天拍摄的内容后,同学分组抵达自己的项目岗位。
9点,迎来第一批职业体验的小朋友。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雾霾检测员”项目的拍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测光后,选定拍摄位置,我开始使用单反相机拍摄。考虑到小朋友较为活泼,还经常走动查看检测情况,联想起运动会的跟踪拍摄,我尝试使用连拍模式进行拍摄。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咔嚓”声,我自信自己拍到了好照片。
然而拍摄间隙查看照片时,发现连拍模式室内画面不清晰,主题不明确。这时老师也发现了我们拍摄的问题,对我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室内活动持续时间很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拍摄,要耐心的等待拍摄主体生动的画面,不要使用连拍;拍摄时曝光参数调整好,宁可曝光值略欠也不要曝光过度。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大家的拍摄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可以拍出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
我的第二项任务是使用拍立得相机,为小朋友们的活动拍摄纪念照片。相比单反相机,拍立得相机只要取景合适,就可以完成拍摄。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照片,高高兴兴地离开。
第二天的拍摄,大家互换了项目。在前一天的基础上,第二天的拍摄比较顺利。中午休息时,老师要求大家整理自己的照片,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两天的拍摄,我的相机里有近千张照片,但大部分取景、对焦都有些问题。最终,我选出了自己满意的20幅作品,这是我两天拍摄学习的最佳成绩!
因为工作室的同学们喜爱摄影,所以两天的活动时间里都在很认真地进行拍摄。在这次实践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摄像师的辛苦:背着沉重的相机四处奔走,追赶拍摄对象的脚步;为取到合适的景需采用各种姿势耐心等候;高强度的工作、拍摄小朋友时的责任感以及挑选照片时的梳理反思……课堂上的摄影理论由此转变为现实体验。
两天的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放松的躺在宿舍休息,聊着所发生的事情,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看着家长与孩子们的笑容,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经过这次的学习与实践,我“遇见了未来的自己”,了解了摄影师的工作及责任。穿着摄影师的工作服、拿起相机,在相机镜头后面的我找到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