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在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前夕,5月9日上午晨训课间,我校成功组织了地震逃生疏散演练,全校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7:40分,演练开始。按照既定方案,校园内响起警报声。各班教室的老师在听到警报声后立即组织学生疏散。所有同学迅速离开教室,在各楼梯处,按照疏散引导员的指引,快速、安全地跑向指定安全点集结,清点人数后,上报总指挥。整个疏散演练历时3分钟,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此次演练圆满完成,未发生任何意外事故。
学校安保科科长潘志东对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我国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不仅是为了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纪念,更是为了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面对地震,我们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三大避震原则:不要惊慌、伏而待定、定后转移;六不要:不要乘电梯、不要到阳台上、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不要跳楼;在室外的要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要远离建筑物、电线杆、路灯、变压器、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通道等,在山区的人们,要远离陡崖,并横向撤离,处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等易爆、有毒的设施附近的人们,要迅速离开,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当遇到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等待救援。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人生安全教育,旨在创建平安学校,打造和谐校园,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事件,我校以实际出发,让学生熟悉灾害发生时的自我救护技巧及教学楼逃生路线,从而达到安全、迅速地引导学生疏散,确保全体学生生命安全的目的。通过此次演练,不仅普及了防震避险知识,增强了学生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开展逃生自救、减少伤亡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