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四月,天朗气清,草木芬芳。
《论语》有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是,城市科技学校智能工程系师生于2018年4月26日走入浙江乌镇,共同领略水乡风情,感受时光悠悠,物换星移。
乌镇,谋面之前,闻名已久。电视机《似水年华》里记录着乌镇的水流婉转、垂柳依依、乌墙白瓦;茅盾笔下的《春蚕》、《林家铺子》留下了乌镇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刘强东、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每年相聚于此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给这个清幽秀美的古镇注入新兴和活力。
师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观看乌镇居民随水而生、枕水而眠的生活环境,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特的风貌。水阁是沿河的居民房子,有半间屋的面积或一个廊房的面积,建在水面上,房子下面是木桩或石柱钉在河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因而称为水阁。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迥异于上海都市的高楼林立、钢筋水泥。
茅盾故居是乌镇不可不看的一处地方。茅盾故居充满了书香雅致,少年俊才的茅盾父亲曾经在家塾里课子读书孜孜不倦,家塾雕花窗户一推开,就是承载了人世悲欢离合的“林家铺子”。家塾苦学给茅盾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窗外街铺让茅盾看见了小老百姓的奔波辛劳,最后才诞生了《林家铺子》这样杰出的作品。
乌镇作为蚕桑之乡、丝绸之府,所产的丝绵质地绵密,洁白如纸。通过乌镇特有的印染技术,染出来的蓝印花布古朴素雅又富有灵气,非常受中外游人欢迎。江南百床馆、木雕馆里展现出来的精致雕花工艺,另同学们叹而观止。民俗馆展示的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称人等习俗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让同学们大呼“长见识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翻开书卷,在前人的经历里去捡拾一个个经验教训;走出校园,在社会的大书里学习人情百态。城市科技学校智能工程系此次乌镇之行,既领略了清幽淡雅的江南水乡之美,又感受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与时俱进;既看到了枕河人家岁月静好的悠然生活,也看到了现代商业文明对小镇的冲击;也感悟到了任何行业、地方或个人,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既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