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案例共享
大众工业: 欣赏大师作品,聆听专业解读,提升校园文化
——记学校“笔墨精偐”陆俨少书画精品展(高仿品)
    作者:校团委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大众学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1213日下午1点,在校团委的组织下,114名青年党校、团校学员参观了“笔墨精偐”陆俨少书画精品展(高仿品),并有幸聆听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创作硕士研究生陈以超先生《绍往开来——中国山水画及“陆氏山水”赏析》的主题讲座。

展厅内,布置了多幅陆俨少先生的作品(高仿品),在讲解员的解说过程中,同学们驻足欣赏,并不时交流,感叹作品精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在聆听讲座过程中,陈老师从艺术教育的意义、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陆俨少陆氏山水、陆俨少山水画演变、陆氏山水赏析五大板块分别于同学们做了交流。陈老师认为当今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全面思维,丰富青少年的感情世界,做到以德育人,以美辅德。

他详细讲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他说:“独立的山水画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间,在隋代和唐朝时期山水画的写实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诸如游春图。北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在大自然和审美上都跨入了新的阶段,再至明朝,急速发展的山水画风格几乎奠定了近代画风的基础。而绘画大师陆俨少就是受到了明末画风的影响,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陈老师还提到陆俨少的山水画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上世纪50年代始至70年代,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晚期则从90年代始。其早期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留有较多的古人笔意。中期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作品有至精者,也有显得较为粗疏者。陆俨少于晚年再求变法,然终未能如愿。不管如何,陆俨少笔下的画作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表示受益非浅,对陆俨少的绘画技巧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们一致希望今后能多多开展这样的艺术活动,让同学们在了解名家大师的同时,学习到中华立场、铭记中华文化基因,了解中华审美风范。

本次展出正值我校“不忘初心 笔墨耕耘”校园文化建设师生艺术作品展在陆俨少艺术院开幕,这一系列活动则充分展现出大众工业学校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