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上海教育:浦东新区教育局多措并举强化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
    作者:上海教育网

浦东新区教育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环节,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学生。

优化德育课程,提升育人实效。浦东新区教育局优化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爱国、乐学、诚信、守法、富有责任等品质。引导学生关注、探讨、辨析时代主题,建构时政点评、风尚指要、德行品鉴融于课堂的德育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大奖赛及“时事课堂”评优展示活动。一是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构建德育课程系列。实施《区域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项目,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化各构成要素的研究,形成一定社会区域共同的德育氛围、德育舆论和德育生态环境,促进学校间共同切磋研究、相互借鉴学习,形成积极健康的德育效应。二是结合专题教育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首批命名63门学校自主研发的新区特色校本课程。三是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重视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立足德育校本研究与实践,创建学校德育特色。

立足学科教学,深化德育施教。浦东新区教育局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和评价,夯实育人基础。加强对教师在学科育德能力、学科德育资源开发、学科德育评价的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上海市“两纲教育”要求,有效融入在各门学科(课程)和教学过程之中。一是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实施学科德育。确立以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社会课)为主导渠道,强化“两纲教育”,要求每堂思想政治课都要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时政点评活动。确立以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身、美术、音乐、艺术、科学等为重点学科,充分发挥其学科育人价值,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历史学科以课题为引领,在教学中践行“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育人价值观,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依托试点学校开展德育课例研究。选取小学作为试点学段,深入系统地开展小学6门学科(品社、语文、音乐、体育与健身、美术、自然)德育课例的开发研究。结合浦东教学展示周,开设了学科德育课例研究展示专场,共有10余门学科参加展示。三是通过相关评比凸显学科德育成效。每年组织学生时政竞赛,通过校内初赛、全区复赛、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市级决赛等环节,全区80%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进特色课程,传承优秀文化。浦东新区教育局挖掘浦东地域文化特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学校发展特点,开发各类地方及校本课程,有效做到基础型课程的校本特色化实施,完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丰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提升师生综合人文素养。一是挖掘现有资源,打造未成年人德育基地。新区156个课外活动场馆、基地日常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接待,每年各街镇牵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夏日一日营”活动。面向周边未成年人,5个未成年人高校实践基地开放校内教育场馆、设施等资源。二是拓展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加强学生普及性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由社区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以基地为抓手,完善民族文化培训项目,通过名师引领,活动展示、教材编写等形式,进一步传承浦东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项目。加强部门合作、校际结对,整合优秀文化教育资源,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拓展学生视野。三是开发特色项目,建设新型育人阵地。首创“青少年社区实践辅导站”、建立“乡村少年宫”,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资源,构建三方联动机制,采用“社区身份证”形式督促学生参与各类活动,使辅导站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为上海市试点建设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提供了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