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
商会校:海海相连 手手相牵 共踏万顷碧涛
——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活动侧记
    作者:商会校

       十一月初的“椰城”海口天气合宜,美景如画,海涛声隐隐入耳。

2016年121日,由海南省商业学校曹小红主任带队,携海南省中职学校会计工作室成员为主的会计教师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与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的主持人及成员就工作室的运行、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2017年113日,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成员在洪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坐落于海口的海南省商业学校,对海南省中职学校会计工作室进行回访并进行交流研讨活动。本次回访特邀全国中职财经专指委副主任,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副校长陈强同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会计工作室工作情况交流、《会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研讨、上海市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情况及研讨。

专题一:谦和如流细叙工作室工作

海南省中职学校会计工作室领衔人、海南省商业学校曹小红主任率先交流工作室运行情况。

她的工作室目标包括专业建设及师资培育两个方面,专业建设从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开展调研、研讨、教改等活动,而师资培育从培训、课题研究、资源库建设及组织竞赛等方面入手。工作室成员分别承担专业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及综合文秘等工作。为了工作室的良好运行,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工作室实施了个人规划、落实常规、组织座谈,专题研讨及科研等主要措施。工作室的得力措施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各期培训、教师技能竞赛等等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

曹主任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曹主任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谦逊如流善于沟通的处世艺术和领导艺术。

 

专题二:满怀激越汇报课改进展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年轻、帅气、充满活力的会计教师陆炜渊以《聚焦会计课堂实践,打造职业情境的魅力课堂》为题汇报了他的课改实践。

基于对会计魅力课堂的向往,陆老师在17级国际水平试点班开始实岗实景体验式教学的探索。本次活动交流的是《会计基础》——《供应过程的核算》两节课的内容。本次课以“一点点”咖啡馆为载体,设计有企业认知、资金筹集业务旧知温故,采购业务新知学习三个流程。学生在企业经营智立沙盘推演过程中学习,做中学,学中悟,学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修订课程标准时增加了企业认知并融入会计信息化元素。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为专业教学明确了方向,教学改革的蓝图初步绘就。陆老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关注会计行业的转型,在教学上创新,他创设职业情境,设计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他的汇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当场有老师向他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作了解答。陆老师也表示要正视自己物理沙盘推演中的不足,做一些优化和改进。职业教育改革且行且探,永无止境!

专题三:高屋建瓴传授标准修订经验

全国中职财经专指委副主任、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陈强副校长应邀做了《关于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几个问题》的讲座。陈校长既是2006年、2016年制定、修订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项目负责人,也是2013年制定国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负责人之一。

陈校长指出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要基于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必须省级以上,各地方省级标准开发可以参考全国标准,也可以先行独立开发。开发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要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人才规格要求是不一样的,各省(市)专业教学标准应体现本地区要求和特色(包括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要求、师资配备、实训条件配备等)。陈校长还指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内容有调研报告、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标准基本文本及专业课程标准,课改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这也是专业标准开发中比较艰苦的工作。陈校长还非常贴心地传授问卷调查表如何设计更科学、更便于操作,职业能力描述如何措辞更准确。

陈校长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标准修订的理念及具体操作措施,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陈校长的报告高屋建瓴,分析深刻,内容实用。

一个崭新的“会计+”时代已经到来,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服务等概念不断涌现,职业教育之路,长路漫漫,需上下求索。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在美丽的椰城海口,我们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与海南省中职学校会计工作室齐聚一堂探索着会计专业发展的未来,我们携手并进,不断学习,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