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盘扣、留住技艺”,关注《走进艺术宫》活动的朋友们想必对于这堂课已经不算陌生了。10月22日,跟随陈秀凤老师,我们第三次走进中华艺术宫,与大家重温指间上的回忆。
今年的我已是三年级了,想起第一次跟随陈老师参加《走进艺术宫》活动,我和同学们都还有些懵懂。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大家一步一步地跟着陈老师学习了盘扣的制作,了解了盘扣与旗袍之间的联系,感受海派文化的历史和魅力。记得一年级时,我作为小老师头一回辅导前来上课的孩子们,按着陈老师教给我们的步骤将盘扣技艺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其实当时自己心里也有些小小的紧张,生怕自己的表达会让孩子们理解不了。在上课过程中,看着孩子们从一步步制作到最后顺利完成作品,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第二次参加这一活动时,我们心中已有了十足的底气,经验更加丰富,技艺也更加地熟练。这一次,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课程,心情却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这可能是我在逸夫参加的最后一次那么高规格的非遗文化活动了,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更珍惜这一次的课程。
弥补遗憾的是,今年我们的的小老师队伍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服装设计二年级的同学跟我们一起参与,各自分工。大家整理道具,摆放盘扣镜框,安置桌椅,装点旗袍等等,十分迅速熟练地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下午两点左右,原本还空荡荡的展厅陆续迎来了小朋友和家长们,还有不少游客驻足一看究竟,还有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交流生参与进来,很快,体验厅就热闹了起来。课上,陈老师娓娓道来,从旗袍悠久的历史文化到如今旗袍慢慢开始与日常服装结合的演变,引出了今天的主题“盘扣”,并用我们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各种外交场合穿着旗袍为例子,突出强调了旗袍代表和承载着浓重的中国特色与传统,更是中国制造的魅力。小小盘扣,在一件旗袍上的点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真正动起手来,对于小朋友们还是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就轮到我们这些小老师们上场帮助小朋友们以及外国友人们了。技艺不分国界,外国朋友们同样心灵手巧,对于同学们的提示也都能理解到位。不出意外,在同学的耐心教学和大屏幕制作视频不断滚动播出演示下,所有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盘扣作品,也为参加这次非遗文化活动留下了纪念。
本次活动让所有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人文魅力。对于我们来说,有幸参加这一活动,我们不但担当了一回非遗旗袍文化的对外传播者,还在指导小朋友们的同时,更加能够体会到老师平时教授我们的辛苦和不易。《走进艺术宫》活动不但让我们能有机会发挥所学技艺,参与社会实践,也让我们学会体谅和感恩。今后的我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服装专业,并且尽我们所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悠久的技艺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