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晨,在团长聂丹老师集结下,大家准时踏上了今年新开设的沪-成都专列D352列车,没有想象中逾十个小时的火车会带来的疲倦和枯燥,大伙儿很快热火朝天地在车厢内摆起了“龙门阵”,不少去过成都的老师给大家介绍起成都的风土轶事和变迁,而美术专业的双陈(陈嗣怡,陈虹)更是饶有兴致地从专业视角与大家探讨起了西方各著名艺术景点的见闻等,引发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热烈回应。随着目的地的接近,九寨沟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不由令人对祖国同胞的处境揪心一番。(成都是平原地区,有震感,但比较安全)
第一日,各位老师都休息的精神十足,我们游览了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后山,山脚下泰安古镇的各色美食,淳朴的民风让人身心彻底放松了下来。午后,稍事歇息,先索道直达山顶,有趣的是团内两位恐高者黄芳和彭冬磊老师从一开始在车厢内闭目不语到最后能够做到坦然向下探视,也许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吧。由于选择了“先易后难”的爬山方式,老师们花了近2小时从山顶走下,好好地品味了青城的幽、栈道的险、五龙涧无比原生态的道路。跋涉过后,无论年龄长幼,被汗水浸透的大家都无比开怀和畅快(有没有后悔没有开计步器呢?^_^)天色已晚,大伙一致决定少逛一个古镇,直接“巴适”――吃火锅。(有多美味可咨询李爽老师,陈嗣怡老师了解成都行番外篇“美食恩怨”)
第二日,逸夫团赶早去往熊猫基地看国宝,此处汇集了成都95%的熊猫,也是世界最大的熊猫基地,当然更吸引眼球的是这里刚出生的熊猫宝宝。世界各地群众的热情往往都是超出预计的,老师们在探访完大熊猫后,探望了相对人少的“月亮产房”里的熊猫宝宝,满足了心中的期待。
逸夫的老师们当然不止满足于纯玩乐的行程,三星堆遗址纪念馆就是很好扩充知识面的景点,也是当日的重头戏。大家跟着讲解员挨个逛了各展厅,从三星堆的渊源、古代蜀国的历史、习俗、变迁,到这些青铜器在考古上的价值等做了全面了解,《盗墓笔记》中的神树原型——青铜神树作为镇馆之宝更是让人大开眼界。由于很多东西都是古人崇拜、期望的产物,所以一些在学术上没能定论的设计点也引发了逸夫团老师们的“头脑风暴”,三星堆之行可谓从观赏到惊叹,最后余味于大家的“咀嚼”。
第三日是整个行程中最轻松,最符合成都节奏的一天。一大早逸夫老师们直抵武侯祠,虽然刘备的衣冠冢亦在院内,但从祠名就可以看出蜀人心目中真正尊崇的人——诸葛孔明。 “羽扇纶巾”“万古灵霄一羽毛”等辞藻皆赋于一人,实乃说不尽的风流。
紧挨着武侯祠的锦里是个人气很旺的街坊,真人秀“极限挑战”有一期在此取景,当时隔着屏幕念念不忘的各色美食终有机会大快朵颐,而极富特色的纪念品也让人目不暇接。
午后,在文殊院稍事休息,大家去了以清朝古风闻名的宽窄巷子,这里的商业气息略浓,主要以看建筑和采购纪念品为主。
为了体验当地人的闲适,我们直奔人民公园,喝盖碗茶、唠嗑,对此次行程各抒己见,形成了不少有趣的总结,有兴趣的还体验一把“掏耳朵”。随着夕阳西沉,茶过三巡,大家的成都行慢慢画上圆满的句号。
出发之前,如果有人问我对成都的感觉,我会用四个字“活色生香”。亲身徜徉其中后,真的觉得太多美来不及叙述,比如夜色下的太古里、春熙路,比如蜀人那种爽朗不加掩饰的笑意和热情。
成都,一座来了不愿归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