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过,又到了职业院校师生们忙碌的季节,不仅是因为临近期末,更是因为顶岗实习推荐工作和各项考证工作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除毕业证之外学生们都会争取考到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员、专业初级、专业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拓宽知识面,掌握更多技能,提高综合素养。考证的通过率不仅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学校专业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各职业院校非常重视考证工作,上船技校更是如此。
学期初,教务科就召开考证工作动员会和工作布置会,而后又分别召开专业教学部的会议,教师们分析学生情况,研究考核政策,制定应对方案。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授课教师和班主任要加强沟通,团结协作,严抓共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全力以赴认真实施训练计划。实际上,电气专业教学部、机械加工教学部、船舶制造教学部、现代服务教学部的考证备战工作于4月中旬就已经拉开序幕,活动课、晚自习,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师生们都牢牢抓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师生们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上海市近几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机械装调技术项目的引领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级工(以下简称‘钳工中级’)考证近几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考证内容包括应知、应会两个部分,应知为‘1+X’习题册上的近1200道题目;应会考试由测量测绘、工艺编制、机构拆装、零件加工四个部分组成;只有应知、应会考试都及格的情况下,才核发技能等级证书。“应知是上机考试,计算机随机抽‘1+X’上的200道题目组成试卷;其中可能涉及钳工、车工、数控、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电子等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包含知识面非常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徐俊老师谈到考证,眼睛仿佛一下子亮了,显得非常兴奋:“应会的四项考核内容要在6小时之内完成,时间非常紧张,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面宽度提出了很高要求,考证难度不言而喻。”
当然,考证难度大没有让学校师生退缩,徐老师为应对钳工中级考证为1507班同学制定了一系列训练措施。实训课上对学生们规定加工时间,每个零件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否则就加班加点,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同学们养成安全、文明、规范的操作习惯;工件完成之后,同学们先分组,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测量、打分、记录成绩,先自评再互评,加深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徐老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讨论工件修整办法;以评分标准为依据,先抓‘大头’再抓‘小头’,保证满足分值比重大的尺寸要求,而后追求分值小的细节,争取做到抱紧‘西瓜’,再捡‘芝麻’;针对当天的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过程梳理,让学生心中有图纸,脑中有工艺,手中有技术,眼中有尺寸;从读图、识图到制定工艺顺序、规范加工过程、保证尺寸精度,全面系统的掌握实操技能,如此一来,就是在提高熟练程度上下功夫了。
对于应知的复习,徐老师建议采取读、写、背、练相结合模式进行。1+X习题册中有1200多道题目,知识范围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理解每道题的意思,可以将题目200道为单位分成六套习题卷,采取各个击破分而食之的战略展开复习。每看完一套试卷就在空白卷上进行训练,对照答案,将错误的题目用练习本抄录下来进行重点读背记忆,直至六套试卷依次看完;而后利用计算机教室进行模拟考试,将题库导入电脑,利用专门开发的测试软件随机抽取200道题目进行测试,同样采用重点关注错题方式进行。一遍、两遍、三遍不少同学慢慢能考及格了,十分欣喜,徐老师见此情景,及时表扬同学们有进步,鼓励大家加把劲,同时告诉学生,每次模拟要考到85分以上,而且成绩稳定之后必须调换计算机,避免同一台设备出题的模式太固定。事实证明,上机操作模拟考试的效果十分显著,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同学们的信心更足了。
转眼间已至六月中旬,各项考证时间陆续到来,夜色中不少教室和计算机房的灯都在亮着,同学们在做最后的冲刺训练。学校师生们干劲儿十足,颇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气概,祝愿他们考证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