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8名学生志愿者又一次跟随杜贇老师到上海大世界开展核雕教学。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世人对于它的认知度还是挺少的,它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
而在2017年的3、4、5月每周六的“大世界艺术展”中,这些小小志愿者也有幸跟随杜贇老师在传习教室中进行了“核雕体验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就是用小小的橄榄核将它做成一个小葫芦,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考验你的细心,耐心以及葫芦形体的掌控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杜老师安排了每位来参加的体验者都有一位志愿者在旁边指导,以避免体验者在制作过程因使用刀具不慎而受伤。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葫芦,要将它做出来,做得有模有样那可是不简单的。志愿者们选择橄榄核较大的一头作为它的底部,将底部削平后将橄榄核的中间部位作为它的“腰”,其次按照葫芦的形状将“身体”磨圆,橄榄核里面是空心的,所以“腰”不能太细,以免打穿。体验者完成时,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骄傲,他们都是对艺术的爱好者,学习艺术,走进艺术使他们快乐。
在这雕刻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了核雕的技巧与魅力,磨炼了自己的心智;每个作品也都不是虚有其表,它们都有自己的含义,它们光鲜华丽的背后都是各位艺术家们一次次的练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