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
新桥职校:校企同台竞技,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新桥职校第三届“斯必能杯”数控技能比赛圆满落幕
    作者:新桥职校
       作为松江区首批校企合作基地,新桥职校与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的合作继续深入。528日,新桥职校第三届“斯必能杯”数控技能比赛圆满落幕,新桥职校的学生和斯必能企业员工同台竞技,晒出了真功夫。

同台竞技水平高

本届比赛与前两届的比赛形式有很大不同。要求双方各选派6名选手,每2人组成一个参赛组,每组包含一名数控车选手与一名数控铣选手,形成三对三竞技小组。本次比赛试题是由斯必能公司的CNC主管设计,毛坯材质为铝合金和黄铜,加工内容为1件车削件与2件铣削件,三者装配形成配合件,装配后有9个配合接触面,加工难度较大。比赛突破以往的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突出团队合作。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反映出选手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经过4小时的比拼,选手们顺利完成比赛任务。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邬显煜、人事经理施航,新桥职校副校长朱斌在颁奖典礼上为获奖选手颁奖。评委之一新桥职校教务科科科长杜振东对比赛情况作了点评:试题的设计考验出选手对不同材质的适应能力,调整工艺方案的应变能力及赛场上心态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场上比拼,学生选手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但还需在能动性和适应性上提高。

学做一体技能强

能与企业操作熟练的一线员工同场竞技而不逊色,这得归功于学校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教学紧扣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改变原有的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依次进行的模式,而是根据做学一体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对理论进行删繁就简,调整重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专业需要,遴选出应知应会的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以做为中心,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除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严抓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技能、比技能,学先进、赶先进蔚然成风。推进职业技能大赛常态化,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坚持赛训结合,将各级各类的竞赛内容作为普及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和提高。通过实实在在地抓教学质量,我校机电专业在上海市享有声誉,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81铜,在第六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数控铣加工团体第一名、普通车加工团体第二名、机械装配技术团体第三名。

校企合作模式新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职场精英。”技能比赛是一次技能的展示,更是校企融合的典范。斯必能公司派出的6名代表中有3人是我校毕业生,显示我校毕业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已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学校通过不断丰富延伸校企合作内涵,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我校与斯必能公司合作建立的电子工程基地是松江区首批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双方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实现深度合作。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聘请企业专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任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专题讲座;举办技能竞赛,师生和企业职工同场竞技;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训、学习;开展“我与企业零距离”活动,师生走进企业,近距离了解企业文化和专业发展趋势。

校企同台竞技,创设了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互切磋和探讨技能的舞台,也为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指明具体的培养方向,真正展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沟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