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必需”。
拥有众多特色产业的云南玉溪正是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地方。然而,这里的职业教育发展却“一波三折”。
2000年开始,玉溪开始了三次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改革。如今,不仅招生规模持续上升,职校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玉溪职教改革的“三板斧”不仅辟出了自己的阳关道,也为已成为“国家必需”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样本。
在6月23日至27日进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的6名学生代表云南省参加了3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个团体项目的三等奖,为玉溪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誉。
现在的玉溪,职校校均规模已达2500人,在校生总数达3.2万余人。可在上世纪90年代,坐拥烤烟等特色产业,有着雄厚职业教育办学基础的玉溪,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80年代红红火火的职业教育开始了大滑坡,到2000年前后,甚至有学校招不到学生。
第一板斧 让一个积极性变成教育和行业管理两个积极性
“职业教育虽然办了20多年,但一直停滞不前。原因很简单,许多领导的眼睛只盯着基础教育。”原峨山职中校长龚兴文说。
2000年,高速增长的经济让玉溪领导们认识到:为了玉溪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高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只能依靠职业教育。
而当时,玉溪的职教学校虽然为数不少,但既有“行业”主管的职业学校,也有财政支持的职业中学。随着“行业”投入的弱化,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转而依靠县、市财政,分散了“财政”对职业中学的支持。整个职业教育办学分散、规模小、办学条件差。
既然办学资金都来源于地方财政,那为什么不打破条块分割,使职教资源在统筹和整合中保值增值呢?
据玉溪市教育局局长李世华回忆,2000年,玉溪开始跨行业整合职教资源:将所有市属部门举办的中专统一划归教育局管理;对市区内的中职学校进行大规模重组和提升;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对专业性较强的体校和卫校实行“双轨制”——行政管理权转交教育局,对外体育竞技、卫生防疫等业务保持原有隶属关系不变。
2001年9月,除市委党校外,玉溪所有市属中专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部门割据。
但此时,过去由“行业”和“部门”控制的学生实习、实训资源的调动成为难题。如何调动“行业”积极性,保持学校原有资源优势呢?
玉溪市成立了职教改革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吸纳原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良好的协调使一个积极性变成了教育和行业管理两个积极性。”李世华说。玉溪市工业财贸(技工)学校整合后,以前每年仅能招到10多名学生的技校当年招生就突破了400人。
第二板斧 让教育者可以集中精力办学
职教管理体制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沉寂”的职业教育,但行业“惯性”却继续存在。据2003年10月玉溪市教育局调研显示:全市54.6%的区县职中办学艰难,教职工积极性不高;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全市职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48%;专业设置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突出……“上面对职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计划等统得太死。”龚兴文说,职校想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但障碍重重。
为了清除学校内部阻碍发展的“桎梏”,2003年,玉溪市决定赋予职校“自主权”: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及人数,免试招收应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允许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省市外学生,跨省市联合办学;允许春、秋两季招生;允许职业学校以多种形式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政府部门逐渐退出了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把自主办学、自主发展权交给了学校。
2005年6月,全市职业院校又开始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建立教职工无障碍有序流动制度,实行以岗定薪、优教优酬。玉溪二职中教职工每月浮动类工资高者近2000元,低者不满100元,教师们争当班主任,过去不愿多上课的老师纷纷要求增加课时。
同年7月,玉溪市各县(区)又相继发出面向全省公开招聘职校校长的公告。全市11个校长岗位共有60多人参加竞聘。“铁交椅”被搬走,一批德才兼备、富于开拓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龚兴文说:“过去,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跟我关系不大,重要学校人口不减少(死人),不增加(女学生怀孕),校长的位置就能保住。现在,我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办学”。
学校内部机制改革让玉溪职业教育发生巨变。2004年,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
第三板斧 让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手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顺畅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但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专业设置重复,各校不切合实际地争相开办社会热门专业造成的无序竞争依然没有改变。
能不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变这种现状,而且办出有玉溪特色的职业教育?
2005年7月,根据市产业发展战略,玉溪以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囊括烟厂、烟草辅料企业、烟科所、各县区的烟草公司和主要烤烟产区的县职中,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培养烟草专门人才的庞大职业教育集团。
烟草职教集团成立后,即由烟草公司投资,在红塔区大营街租地200多亩,建起烤烟新品种培育基地,烟科所出技术,职校学生协助观测、搜集科研数据。“过去,大多数职校是在黑板上‘栽秧’、‘养猪’、‘种菜’,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李世华说,组建职教集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学校能够根据生产一线的技术发展和用人标准,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能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技术和人员,加强对师生的实践技能训练。
现在,分别针对玉溪“三优一特”产业——烤烟、矿电和旅游及特色县域经济的烟草、旅游、工贸三家职教集团都已成立。工贸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32家,联办学校延伸至省内的迪庆州乃至天津、南京等地;联办企业发展到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带。玉溪二职中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唐勇说:“厦门一家企业还计划将模拟生产线安装到学校里来,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手”。
组建职教集团后,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来要人的单位多了,毕业生不够分,不少职校设起了门槛:企业的用工规模要在1万人以上,学生的最低工资在企业原有标准基础上上浮10%至20%。
“出口畅”自然“进口旺”。目前,玉溪普职招生比和在校生比都已接近1∶1。职业教育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短缺和师资的匮乏——这已经成为摆在玉溪职教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