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宋朝中期,距今约1000多年。我校杜贇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组建iDesign社团,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指导学生开展书画、篆刻、核雕、木雕、蜡染、扎染等手工艺非遗作品设计制作和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感悟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能力,提升学生软技能实力,学生作品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去年10月,杜贇老师与我校学生的核雕作品,通过了上海大世界非遗展览的遴选,共20件以核雕为主的雕刻作品进入上海大世界三楼“传习教室”展览。
2017年2月15日,我校杜贇老师带领15设计贯通班王祎同学在上海大世界中开展了一次特殊的课程——手工艺培训(核雕)课程。
当天下午,两次手工艺培训(核雕)课程的开展顺利,核雕体验者学习兴趣浓厚,每一个体验者在教师与学生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制作。本次课程经过杜贇老师根据体验者的兴趣爱好以及核雕的特点,结合之前在学校中进行的核雕教学经验,特别设计了几个环节:首先通过对核雕的介绍,向体验者介绍核雕的特点与流派,随后展示了杜贇老师和学生的最新核雕作品,最后开始教学制作。教学活动根据核雕特点,基本以手把手教学为主,在老师与学生的辅导下,每位体验者都完成了平生第一个核雕作品——小葫芦。由于制作课程的主题是葫芦,比较受到体验者的追捧,甚至有体验者在传习教室中待了2个多小时,连续上了两节课也舍不得离开。
我校长期致力于对学生艺术类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挖掘,iDesign社团指导教师杜贇指导学生多次在市级国家级美术领域及璀璨星光艺术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此次杜赟老师与同学们的核雕作品在大世界展出以及参加大世界非遗传习教学活动,很好的展示了社团师生的职业风采,为学校非遗文化走近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