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是上海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但对我们这些00后的孩子来说,这个称谓既遥远又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我们年轻的一代对青浦文化渊源的了解无从入手,因此2016年10月31日的班会课,我们15果蔬班开展了一次“学习青浦文化”的主题活动,活动地点是青浦博物馆。
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现坐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
博物馆里展示的青浦文化让我们应接不暇。早在6000多年前,上海先民在马家滨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发展,创建了新的文化类型——崧泽文化,当时的上海人以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为主,出现了犁耕,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瓷器业也丰富多彩,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化现象。后来,又进入了发达的良渚文化时期,当时的生产力有极大的提高,盛行黑陶。此外,还有马桥文化,那已经是3000多年前的事了。
馆内除了展示青浦历史发展的不同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乡桥梁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明代桥、宋代桥、普济桥、石安桥等等。其中明代桥推动了桥梁的建造和改进,这一时期桥梁多拱型,造型美观,桥体采用青石构筑,便于雕凿,桥面装饰考究、多样,雕刻精细,图案完美。每一种桥梁各有各的特色,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此外,水乡的船文化更让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增长了见识。渡船、客船、文化船、农船,渔船等等,同学们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怀着好奇的心情边欣赏、边解读各种船文化。鱼米香,水成网,水乡田野生产活动离不开船,积肥罱泥,载粮运肥,养鸭采菱都要用船,于是形成了一系列农船。江南水乡河流成网,许多过河之处没有桥,于是有了渡船,渡船旧时一般有拉渡船和摇渡船两种,是水乡最大的特色之一……
一节课的参观时间很短暂,我们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青浦博物馆,但是这短暂的时间里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青浦水乡文化历史发展的辉煌灿烂!六千年以来,青浦先民创造了以崧泽文化为杰出代表的古代绚烂文化,以开拓性、原创性和个化性为文化特质,编织了一副绚丽多彩的上海古代文明发展的画卷,为上海海派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厚实的文化根基。今天,当我们看着青浦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由衷地感到非常的骄傲与自豪!我爱青浦,因为我们是青浦人!我们的未来都将投身于青浦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