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下午1:00,在刘海粟美术馆序厅举行了中职美术专业市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座:《大圣来也——大圣年说大圣戏》,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严庆谷老师主讲。第二部分是主题研讨:在中职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非遗教学内容?在非遗内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席教研活动有美术专业中心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的周教授、刘海粟美术馆的教育部长赵老师、市兄弟学校的美术教师。
梨园深处飘香京剧大圣来也
严庆谷。国家一级演员(我国对为繁荣国家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最高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擅长文武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先生入室弟子。他亦擅郑(法祥)派悟空戏,师承陈正柱、刘云龙。常演悟空戏有《大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以及新编京剧《孙悟空大战盘丝洞》等等。2009年获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严庆谷的艺术特色:念白清脆,表演诙谐,趣味盎然;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他功底扎实,文武兼备,一招一式严规范,举手投足见功底。他的武戏身段动作干净利落,跟斗全面,以高、难、轻、飘取胜。文戏口齿清楚,念白脆爽有力,表现人物栩栩如生。其悟空戏师从郑(法祥)派,出手稳健,独具特色。他在中外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获评“台上武丑,台下文秀”的美誉。
京剧猴戏是京剧武戏的重要分支,严大师对我国京剧猴戏的演变、流派、特色做了专业的传授,对不同流派的脸谱、服饰等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辨析。以杨小楼大师为代表的“京派猴戏”主要是《安天会》《水帘洞》等戏,重在功架和气度。“海派猴戏”有三大流派:郑法祥创下的“郑派猴”,创“四法三功”的理论体系,讲究猴的“人形”和“神形”,严庆谷演出的《金刀阵》剧中能见到这种气势和服饰。盖叫天和他长子张翼鹏、次子张二鹏创下了影响最大的“张派猴”,重细腻和灵巧。王桂卿和他的三个儿子创了“王派猴”,开创“一手挨着地,一手向上举,双腿半蹲疾走如飞”猴王奔跑步的把式。
非遗走进课堂促进校园文化
中职美术专业中心组组长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薛校长主持了本次的研讨。中心组成员以及兄弟学校的美术老师展开了讨论,气氛热烈,献言献策。华师大周教授、刘海粟美术馆赵老师、非遗传承人严谷庆大师、橡皮人网站的尚老师也参与了主题研讨。
我国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约有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法规、采取保护措施,更需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培养出合格的“传承人”。非遗走进中职校的美术课堂,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校园文化。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为目标,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上海市教委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评选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第二批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我是非遗小传人”项目、“上海大世界非遗传习展”等。
薛校长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跨界的教育、文化、企业的教研活动,教研的重心要突出工匠精神。非遗进中职美术课堂,就地取材将当地的‘非遗’传习活动引入中职课堂,通过教学和研究,培养传承人,让传统艺术代代相传,这是对‘非遗’保护性利用的最好方式。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领悟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韵味。非遗进课堂将作为明年、后年市级公开课的一项内容,届时还将开展非遗项目、课程、案例、论文等征集活动。
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艺临其境,传承和守望是民族精神的血脉相连。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职美术专业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将非遗融进课堂,突出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