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有老师和同学们就“语言与个人修养”以及“如何应对学业水平考试”等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出口成章,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就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能够体现他高尚的品德素养。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要说,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做一个文明的学生,首先应该从学会说文明的语言开始。
我们中华民族的各类方言很多,但是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那就是普通话。在校园推广普通话,能够规范师生言行,美化育人环境,提升全体师生的语言素质和文明意识。学校历年来都很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并且每年都组织同学参加普通话考试。2013年,我校的普通话通过率是53%,2014年通过率是65.98%, 2015年,通过率是75.37%。今年是2016年5月,2015级同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普通话通过率再次提高到80%,再创考试的新高!
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核心就是学习问题。根据上海市教委2015年的综合评价方案,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为了迎接学业水平测试,张老师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好目标,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疑惑,不遗留、不放弃,及时的解决,努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和思路,落实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无论每天的学习有多紧张,都要把第二天的新课进行预习,哪怕是浏览一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自觉地做好预习作业,特别要重视做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
讲话的最后,张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放声朗读,积极参与,为班级争得朗朗书声优秀集体流动红旗,为提升语言水平和素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