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上海中职校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将有变化,各科目或将设不同层级要求,在满足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选择。昨天,副市长翁铁慧在上海广播电台直播节目《市长热线》中透露这一信息。
去年9月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对新生试行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在内的4门公共基础课程将进行合格性考试,并成为评价职校学生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大文化基础课的比重和考核力度,旨在增强职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但实施过程中,不少职校校长困惑: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校,文化基础课和技能专业课如何分配比重,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文化基础课又该怎么上。
中职校学生个体间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学生中考成绩从100多分到500多分不等,而普通高中学生中考成绩差距在50分以内。为此,有专家提出,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改革方向应是多元的,即在满足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线上,根据不同行业技术领域、不同职教培养机制的需求,设定文化课标准。
“过去社会对于职教的错误观点,是不需要文化教育。”翁铁慧说,在中职校试行学业评价实施办法,希望改变这一情况。她同时表示,与校长、学生交流中越来越体会到,学业评价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文化课教学促进其专业拓展,可以让更多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手艺,更成为有底蕴的职业者。
据透露,有关部门在多方调研基础上,明年将专门为中职生设立学业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生不同的是,中职生的学业考在对文化科目有一定要求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匹配提出要求。举例来说,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每科目可能设有不同层级难度,如中职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数学科目上,可能只需通过较低水平的考试即可,但同时在人文领域相关的科目,则必须通过较高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