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要建立健全分类分专业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全面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所有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这意味着,中西部职教要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条件,而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中心城市的呼和浩特,正大力推动发展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为更好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近十年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不仅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且还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彰显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进一步升华。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其次是办学目标与发展关键的进一步明确。当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自信心的增强,加之对30多年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总结与教训反思,我们对以上这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终于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界定: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而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心城市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各职业学校更是在“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发展专业群”“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方面多管齐下,百花齐放,进行着多方面的尝试,激荡风浪,扬帆起航。
第三是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在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基础上,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将工作重点放在各项扶持政策与措施的落实上。应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生源质量较差的问题,教育部2014年正式发布了“创新职教育人模式,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把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落实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时,为使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教育部还明确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以此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就我市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通过“对口升学”、“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3+2)”等方式进入全日制大学学习深造,为全市乃至全自治区“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进行着有力的推进。
方向已定,目标已明,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国际经验表明,每一次产业变革,无不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升级。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和目标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以及社会本身对职业教育认知度提高的双重影响之下,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