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为了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于6月3日至6月4日组织社团联合部成员、各社团社长、社团宣传委员与各班班长、宿管会、优秀寝室长、文明督导队等学生干部在奉贤海湾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素质拓展活动。骆敏、张岱元、林志平、郭顺清、陆建超、董红志、刘长锋、郑侨、姚佩莉、程娟娟、马妮娅等多位学校领导、老师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才俊须多磨
本次素质拓展活动为户外体验式拓展,属于主题型拓展培训,以“培养高素养的学生干部”为中心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培训主要包括团队建设和体验,以20至25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是本次培训最重要的环节,意在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与小组的凝聚能力。小组由个人组成,因此无论在对待事件还是问题时,团队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如何在这些差异中找到能使小组发挥最大优势的平衡点,是每个成员都需要去探寻的。在探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取人长以弥己短,提高自己作为学生干部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所有活动项目都结束后,还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同学们在发言中都抒发了自己在此次培训中的心得与情感体验,显得十分真挚。通过这次培训,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对“学生干部”一词有了更为贴近实际、便于实践的理解。虽然每个人对此理解不尽相同,但通过锻炼、磨砺而有所得,正是团队建设最本质的目的。
妙语竞轩昂
6月4日上午,所有参加素质拓展的同学依照各自所属的部门分别于三个会场,以“工作中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研讨。
由社团选出的八名代表围绕着自身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作出了演讲,向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职业素养、学生干部这些概念的理解,其中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理性思考。他们以自身的认真、专注打动着观众,使台下的同学们也收获颇丰。
演讲结束后,郭顺清老师对这八位同学进行了精彩的总结性点评。她说:“学生干部不是官,学生不是民,学生干部的本质是学生。因此,学生干部与学生们之间不是上下级之间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当学生干部这一特殊名词被冠于某位学生时,则意味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他将有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使命。这里的使命就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较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自身的修养是学生干部应具有的素质,能力主要为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她也给在座的同学布置了主题为“我思、我悟、我行——怎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的作业。最后,根据评委给出的分数,演讲的名次也得以确定:17012班刘会阳、18025班王云超获得一等奖,19012班龚胤、17012班顾文强获得二等奖,18012班王嘉俊、18022班稽文磊、18211班高健获得三等奖,17071班何文俊获得参与奖。名次虽有先后,而所用之心皆为可贵。
偏隅更怡情
演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前往拓展基地共进午餐。
午餐后,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召稼楼参观。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充满古典韵味的精致风景,无不让同学们感到美。当同学们走在青砖铺成的路面,看着古色古香的小镇,心中也有美好的祈愿:希望这些已落落晨星的古桥、古民宅等历史建筑都能得到精心的呵护。
历史遗迹的保护不仅是物质的保留,更是精神的维护,召稼楼古镇表现的典型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往日的照片,是现今上海重要的精神寄托。每一位身在上海的主人或客人都应该爱惜我们的历史。如果可以,我们应该一起让那一抹昔日的江南水乡挥发出新的生机。这种责任心似乎与我们并无太大关系,但实际上,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怀有极高的责任感,否则难以成就真正的大事。我们现在是学生,也许在社会上缺乏影响力,但我们终有一天会融入社会,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更深的了解、更深的爱护。让我们的意识与社会联系起来,才是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召稼楼的真正意义所在。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半的素质拓展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培育同学们在平时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同学们的合作观念,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经过这一次的拓展活动,同学们更明白了团队的涵义与建设一个好社团的方法:团队要想建设好,不仅需要团队领导的用心,更需要每位成员的积极参与,只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团结一心,便可使社团和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