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特色展示 > 案例共享
城市科技:走近名师,校企供给侧的合作
——我校金咏梅老师考察校企联合深度合作模式
    作者:城市科技



5月19日,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第四协作小组部分导师及学员在斜土路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检测总站,考察、学习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定岗跟单人培模式及产教融合教学实施。我校金咏梅老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由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苏副校长主持,他首先代表金校长欢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赵老师、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检测总站副站长、市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和学员们。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该校陆平老师及陈副站长介绍校企联合深度合作情况,第二部分领导讲话,第三部分参观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检测总站四楼——校企合作的实训中心。

校企联动共建产学研基地  “定岗跟单与企业行业无缝对接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检测总站同属于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的历程中,双方均遇到了瓶颈。企业方面,一是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剧增,亟待需要增加采样的检测人员;二是需要铜鼓参与职业教育提升员工素质,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效益。学校方面,一是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真实的生成场景,拓展开放实训中心功能,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二是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实训教学,培养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与企业接轨的职业人才。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利用同一行业优势,促成和支持双方共建集产、学、研一体的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以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陆平老师分背景介绍、建设情况、教学实施、合作成果、思考与展望五个部分向与会人员交流了校企联动实训中心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开始重点专业建设。2007年开始建设上海市职业教育建筑与工程材料开放实训中心,2008年验收合格。专业优化与结构调整。2011开放实训中心绩效评估优秀、获三星级开放实训中心,提出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的设想。2013年上海市特色示范建设学校以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顶岗、跟单的实训教学模式。2015年在示范校验收成果中,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今后的展望:逐步建成四个建立平台、实训平台、生产平台、研发平台、人才孵化平台。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向企业投入设施设备,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探索生产型联合实验室运行机制,形成经验,进行推广,同时,研究在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建立培训岛,形成培养学生多种途径。通过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把典型的生产任务转化成教学任务,研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源。

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监测总站陈文荣副站长谈了校企深度合作,对企业来说的深切感受,从一开始的怀疑与顾虑,接触2—3年后的磨合与肯定,到现在是信心与共赢的心路发展历程。首先,顺应自身发展需求,站在集团、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角度,开展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项目是双赢、合作、需要、发展的事情。其次,增加实训中心投入,学校对企业的设施设备添置方面予以经费上的投入与支持,每年都投入一定经费,共同购置了一些现在国际先进的设施设备,对企业来说是非常认同的。第三,促进校企人才培育,对总站人员来说校企合作,得到学校智囊团的支撑,检验、检测行业知识体系也更新较快,国外的检验、检测数据参数的更新、国际标准的调整等,有了学校老师这支师资队伍,是智力支撑。对总站后续新生代员工来说,因监测总站属于事业单位,其工作特点以及事业单位改制等原因,需要本单位的具有资质要求的人员进行监测工作,单位紧缺专业人才,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选拔一些优秀的苗子作为人才储备,把苗子重点培养,早点树立企业工作理念,熟悉生产工作流程。对暑期企业实践的教师来说,共同培育AB角的师资力量,当企业有大项目时,教师、学生作为辅助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专业项目。

市教委搭建名师培育平台自我加压促名师与学员团队进步

上海教育技术装备处赵老师对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检测总站的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工作的创建、磨合、创新与发展予以了肯定,并对在场的名师和学员予以殷切希望。

跨界交流,学校与企业人员体会。2006年开始,开发中职系统的实训中心装备标准,第一批推出了13个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当时,实训中心是个新生事物,是企业、学校资源的供给侧结构的改革,适应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企业人才的发展,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需求。校企共建共享,联姻过程非常不容易,建设后持续地经营好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更不简单,维持生产型发展的运行,蕴含了学校与企业相关人员坚持不懈地创新与改革。

提供平台,名师与学员共同培育。第三批名师培育工作室既是一个线教师的成长成才平台,又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孵化器。名师在学校里独当一面,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陆平老师是第二批名师培育工作室的成员,他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典型案例,围绕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思想——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创新模式——生产型联动机制,促进企业人才与学校教师的双向流通,提高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聚焦主线,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开辟了教学场所,拓展了教师的上班地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企业生产流程、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沟通机制,有反映马上有联动、有调整,较好地改善了体制与机制的固化、职教教材相对滞后、教师专业素养的重回炉等问题,与市场紧密结合,与企业紧密联姻,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与教师专业素养紧密对接,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动。

同时,赵老师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学习校企深度合作的共性与思路,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发展献一份力量。二是在平台上不断向未知领域学习,善学习,肯专研,多反思,勤实践,提高自我综合能力。三是对自己能成为市级层面47名名师之一,或者182名学员之一,懂得珍惜机会,不断自我加压,补短板,扬优势,有规划、有追求、有影响、有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性人才的作用。他说: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又说: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和阻碍,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