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遗憾的是在以往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印象一直是“冷冰冰”的。张老师在5月5日在给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应用”项目课堂中,刚开始也是以惺惺相惜之态理解课堂中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摘抄以往很多学生的数学日记跟学生分享,再次宽慰学生在此项目的课堂中,大家不需有什么压力,抱一种欣赏数学知识的态度即可。
本次课的主题是带领学生领略数学之美,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第一部分为“赏心悦目——数学与建筑”。 在欣赏中外很多大师所设计的建筑中寻找规则的几何图形,带着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画几何图形;完美的视觉欣赏中张老师跟学生分析类比建筑的相似性及创造性,拓展讲解“黄经分割”,顺带讲解下节“数学与艺术”中的“黄金分割”比例;“二次曲面”的建筑所涉及知识比较宽广,学生未曾进入“解析几何”的正式学习,但这次的欣赏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兴趣导入,可以很好地为他们来日的学习发展情感。在球建筑的欣赏中,学生能很好地分享上海身边的“东方明珠塔”及“上海马戏城”建筑,不得不让人欣慰。为什么如此设计?留给学生又是进一步值得探索的课题,张老师说希望随着大家所学知识点的深入,做个有心人,能进一步地完美解释生活中的富含美感的建筑,事实上真的是“美”无处不在!最终以用法国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所说的“用几何满足我的眼,用数学满足我的心”作为本节结语,让学生折服痴迷于某项知识点的他人,立足当下,每时每刻充实自己。
第二部分“完美结合——数学与艺术”。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大部分学生所熟悉的很多画家大师的作品: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博士的来拜”,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弗朗西斯卡的“基督受鞭图”等等,结合平时大家能理解的垂直透视用心去欣赏其中的和谐之美。其中的黄金分割在此又提及,展示了达·芬奇广泛研究人体的各种比例,为他的朋友、数学家帕西沃里的所作的《神奇的比例》图解,图中标明的黄金分割的应用,使得学生更深层次认识到生活中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在此,张老师回归上堂课跟大家所分享的知识点的迁移,希望大家在中职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凭着自己的兴趣尽量多地涉及课外知识点,相信在学校的所学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派上用场,让自己收获满满。
在上课的过程中,张老师感受到以往数学课堂所没有的课堂气氛。课后不得不使张老师感触反思。事实上作为中职的很多数学老师一直在为提高课堂效率及质量而努力,为课堂某个知识点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直线式的教学是不是陷入了为教学而教学?加之课时的限制让任课老师不能有空余的时间带领学生欣赏无功利的知识点。数学教学中为每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而创设的生活情境都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吗?老师传授的新知识能顺理成章地进入学生的所拥有的数学素养之中吗?
能借助此次校技能节的东风,开展此项目的辅导实在值得庆幸。在此过程中张老师也在提升着自己的数学素养,克服着职业倦怠。学生的一个个问题譬如“明明是直线构筑,怎么看上去是曲线啊?”,“老师,这样的建筑会塌吗”,“是不是所有的乐器都有数学原理调音?”等等,张老师在学生面前很实在地承认着自己知识的短缺,留待大家一起查找资料探索。在下堂课会带领大家欣赏神奇的“”和“生活中的天然数列”,淡化纯粹数学的逻辑推理与逻辑联系,期待学生在后阶段的学习中能与“数学知识应用”所欣赏形成碰撞,并能拥有美好的心态、美丽的眼光抓捕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