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社团之窗
逸夫职校:“行影”不离的生活态度
——小百家讲坛之旅行摄影
    作者:美术专业处 闵心

12月4日,逸夫职校社团活动有幸请来顾振昌老先生为学校老师浅谈旅行摄影的心得体会。耄耋之年的顾老先生背着照相机踏遍了75个国家,这些经历使他身体硬朗,性格爽朗,见多识广。每个人对旅行的定义不同,有些人仅仅把旅行当作放松的一种方式,并不在这片海和那片海中寻找不同,得到放松就是唯一的需求。而顾老先生把旅行当作一种学习,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顾老先生的旅行摄影经历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旅行的意义

报个旅行团,对照行程表程表,跟着导游走马观花,然后大包小包的礼品、特产背回家,乃是当下大部分人的旅游形式。一次真正的旅行,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点滴生活细致入微的感受。时间染指,太多的红尘纷扰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灵魂,这一种被称作“生活”的东西一直紧紧地把心包裹,往事如影随形。

诚然,盲目的旅行常常会带来无聊和疲惫,世上没有不美丽的风景,只有不美丽的心情。顾老先生刚踏上非洲土地的时候就被告知摄影器材遗失,乐观积极的他却是在庆幸还好照相机里没有拍过照片,否则才叫损失。在非洲的亚德斯亚贝巴有一些已快被世界遗忘、快要消失的民族。顾老先生深入腹地,与部落代表沟通(虽然双方都听不懂双方在说什么),进入了摩西族的部落,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对外人相当戒备,但民风淳朴,女子传承着祖上的习俗以嘴扣大唇盘为美。电影叙事般的风光淡淡地诉说着故事。这些独特的风景在顾老先生的照相机里显得栩栩如生,把这些快要被遗忘与消失的民族呈现给现代文明。这也是老先生此行的最大意义吧。

二、见证的时刻

在以色列的一条小船上,船夫得知顾老师一行是中国上海来的游客,激动的从一个古朴的小木盒中取出了鲜红的中国国旗,并在船上升起。为了表达对上海游客的敬意,也是为了那份当年犹太难民的感恩之情。在特拉维夫广场上,犹太青年也都兴奋的与顾老师一行人合影。令顾老先生感触颇深,因为祖辈们的感恩之情在年轻的这一代还没被淡忘。一张张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和平年代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自豪。

世界最大瀑布之一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每月农历十五,在天气晴好的晚上能有一定几率观赏到月虹(月光照射出的彩虹)。听说世界上只有1万左右的人拍到月虹的照片,顾老先生选好日子,带上装备,领着一队摄影家们直冲维多利亚瀑布。因为是晚上,丛林里光线不佳,路程还不到一半,就只剩寥寥几人在继续坚持。路程坎坷,越接近瀑布,飞溅的水花就越猛烈,最后只有顾老师和另一位摄影爱好者到达了目的地,在艰难的条件下勉强拍到了月虹的照片,有幸成为全球1万人中之一。那是一种自我成就感的满足,自我价值观的实现。

三、行影不分离

旅行是去体会异国他乡的文化与风景,摄影是见证心灵上的震撼与洗礼。

在尼泊尔,教室是露天的,课桌就是地板,学生们席地而坐,埋头苦读,是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顾老先生送给当地学生一人一支笔,那些学生视笔如珍宝,对顾老师来说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对那些学生来说却是手握着希望。当地很多人坐火车是扒在火车外的,很多还是中途扒上去的,但是下了火车却会去站台补一张火车票,那里的人虽然贫困,但是坚守着诚信,虽然生活窘迫,但感觉幸福。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顾老师说旅行前要提前做好功课,特别要了解当地那些盛大节日的举办时间。每年2月的复活节岛就是一个狂欢的圣地,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们在岛上都身穿最原始的部落服装,参加一年一度的鸟人节。一般的旅行者可能只会去领略复活节岛石像的神奇,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特别的节日。顾老先生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的街景,那真的是狂欢,没有种族的芥蒂,没有性别的歧视,没有年龄的差别,人人都身穿复活节岛岛服沉浸在节日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旅行的意义。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是自己挖掘出来的。虽然旅行只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但,只要你不停歇地行走,意义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