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9时30分,《莲说荷梦》语文课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主广场的雕塑《莲说》前开始拍摄,上海市教委首选我校基础教学部肖新凤老师的《莲说荷梦》课为“走进艺术宫”活动的教学模版,为向全市乃至全国作进一步的推广宣传。
来自上海凯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摄制团队正在搭建拍摄所需的摄像机、灯光、轨道等专业设备。待一切准备就绪,身着印有水墨莲荷白色长裙的肖新凤老师,领着十四名学生款步走到镜头前,准备开始录制《莲说荷梦》语文课。商会校副校长王贞、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石一萍老师到现场指导协助。同时,项目负责人许彦杰老师,他来自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也为本次录制联系馆方和设备等。基础教学部主任张慧芳老师、语文组同仁都给予了温暖的关心和大力的支持。拍摄稿本经由专家审看,并经过多次修改。
多次反复锤炼的《莲说荷梦》,这次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荷,富有生命张力的灵性植物”
9月22日上午“莲说荷梦”语文课堂因当日室外骤雨而被迫停止录制,经商议决定先行录制“莲说荷梦”室内课堂部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爱荷、画荷、咏荷的传统,肖新凤老师将带领我校14名同学进入中华艺术宫,去细品谢稚柳先生传统画法的荷与吴冠中先生满溢生命感悟的荷。
为使课堂效果更佳,室内课堂录制中主角们皆手持一朵粉红水嫩的荷花或是一枝新鲜翠绿的莲蓬。游走于艺术宫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谢稚柳先生的画作《荷花》。谢稚柳先生笔下的荷是传统的、宁静的,舒卷有致,清气可掬,犹如宋词中的李清照。
吴冠中先生则另辟蹊径,想要画出自己心中富有生命变化的荷塘,由此便诞生了《荷塘春秋》这幅画作。大色块的绿色掩盖不住秋季的到来,纤细的线条生动地刻画出荷的柔弱和不堪一击,远处的黄色更是一片的颓败,这幅作品呈现了荷塘里生命之始与终的全过程。
对于这幅作品,吴冠中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那是人世沧桑的浓缩。轻盈与滞重,欢乐或悲壮,各具其独特之美,缘此我曾撷青春与迟暮之美于同一画面,题曰《荷塘春秋》,属于我这一构思中的代表作,她展现的不止于荷之生命历程,想吐露的,是人的精灵的生生死死,是无奈,是挣扎,是傲视,是长歌当哭。”
原来,荷是富有生命张力的灵性植物,一池莲荷也启发了画家对于生命的感悟。
这一组组镜头将穿插在《莲说荷梦》的课堂实录中,通过蒙太奇的电影语言,更有层次地讲明了清荷的精神特质。此外,为了使短片更富有表现力,工作组架设了轨道,运用多机位拍摄,使用推拉摇移跟,镜头运动也更加流畅。
“在我的雕塑里它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
续拍是在24日上午8:15分,一大早乘着好天气,摄制组又开始忙碌了,师生也早早来到现场做准备。肖新凤老师在明媚的秋阳中,持江南特有的婉约声线,将著名作家席慕蓉的散文选段《荷梦》娓娓道来,在场的所有人皆透过文字读到了那白衣仙子裙袂飘飘,在绿色的圆舞池里,跳了一阙荷花的梦。看似柔弱的荷,内在却有着不屈的生命力量,尽管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对于梦想的渴望却生生不息,这也是属于我们商会学子的“荷梦”。
原本青翠红艳的、新鲜的、柔美的莲怎么会在曾成钢先生的雕塑创作中变成如此坚硬冰冷的一堆钢铁?同学们带着满心的好奇,跟随着肖老师靠近雕塑:“尽管这是一个开裂的,走向生命末期的莲蓬,但莲蓬中间暗含着一颗颗莲子,这些莲子就是希望、生命的象征。除了开裂,它还有纵横,莲蓬的四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但有些地方特别的光滑,像一面镜子一样——莲子,异常光润,尽管受尽艰难,可内心却饱含着希望的种子。”雕塑的外在坚硬感正是曾成钢先生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即使宁静柔弱的莲,也有坚硬不屈的生命力!
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主广场上,《莲说》曾享受过烈日的曝晒,亦在寒风暴雨中巍然不动。这是一枝经历过生命风霜洗礼过的残荷莲蓬,在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的塑造下,它显得尤为绽裂,并不完整,还有很多裂痕,可它却用独特的材质语言——不锈钢,展现了生命的力量。曾成钢道:“我手中的雕塑,要表达更加大气或者充满力度的生命力,哪怕我要做一支宁静的‘莲’,也要表达出生命力量。虽然莲枯萎了,但是在我的雕塑里它不是死的,它是有生命的。”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作品,文学、绘画或雕塑,你都能从中看到荷,看到荷的精神与气质。生命是如此的顽强不息,尽管开裂,可它仍然拥有着强烈的生长的欲望;尽管安静地伫立在这里,它却是一支有生命的莲,其内在的生命力量正蓬勃而出。
“清荷,有一朵莲的梦想”
自1962年立校之初,商会校便以“荷花”为学校文化精神,植根职教底蕴、结合商贸特点,孕育发展了“清荷”“出淤泥而不染”的校园文化。在“莲说荷梦”语文课堂上,肖老师就“清荷文化”谈及商会校陈家骏老师,称其“爱了荷花20多年,拍了荷花20多年”,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由其摄影的荷花。
其实,将清荷文化深植于心的不止是商会校新老教职工们,还有一代又一代的清荷学子们。
从小荷露尖到芙蓉出水,固然需要时间的等待,但更离不开校园文化之中所含的养分。初走进校门,一眼便可见商会地标——荷花池,每天早晨、傍晚都有无数的商会学子路过荷花池,亲眼见证池中荷花的生长过程,在炎热的夏季尽情绽放,宣示着她们顽强的生命力。,同学们用手机拍摄留住了荷花的娇艳粉嫩、荷叶的碧绿与宽容,荷茎的拔节向上,与荷同处一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朵朵清荷的梦想。
自荷茎蓄势到立叶舒展,最终接天莲叶无穷碧,荷的生长过程无疑对应着清荷学子们的成长。初入校时候,眉眼间初来乍到的紧张青涩,慢慢地在清荷文化节、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等活动中变淡褪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步步的脚踏实地与坚强不屈。在“清荷文化”的浸润下,一批又一批优秀而又平凡的清荷学子在默默成长,为绽放而积蓄力量,他们都怀揣着一朵莲的梦想,在平凡的生活里勤奋求实、努力向上,向着梦想勇往直前。
荷有梦想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清荷的品质内植于心,许多商会学子都爱荷赞荷,我相信“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清荷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位清荷学子的心里。一枝清荷,从荷种深扎淤泥,不断地积蓄力量,吸取养分的成长,最终拔节而上,成为了水面上一朵朵风姿绰约的红菡萏。
可以说,所有清荷人都是淤泥中那一粒粒小小的荷种,在清荷文化的浸润下潜移默化地成长,最后向着梦想的方向,伸展出绿色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