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阳光,用精神关爱点然心灵之火
——上海市优秀班主任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袁冬霞
袁冬霞老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岗位第一线。从2003年开始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近17年的工作实践中,她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找到了自我,也从中悟出了很多。
一、满腔热情,导向引领,给予学生情感依托。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职校生的特点是不爱学习,缺乏自信心、做事更是缺乏责任心,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和真心。
目前,不少职校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捉襟见肘,面对杯水车薪,袁老师责无旁贷地利用心理辅导技术疏导化解。一次,收到某女生“近期情绪特别低落”的短信息,就及时伸援手,在充分尊重、信任的氛围中,耐心并专心倾听她讲述与上届某男生谈朋友后遭拒而心灰意冷的来龙去脉,了解到前因后果就心平气和地引导她分析利弊得失,平易和蔼使她慢慢平静下来并很快走出阴影,还从这个“从不向家长告状的”班主任处获取动力,一年后的“三校生”高考后昂首进入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院深造……善于换位思考,恰到好处地疏、引、导,成为给迷途者、犯错者的一碗碗弥足珍贵的心灵鸡汤。
二、巧饰教室,营造温馨,创设良好和谐氛围。
为了创建一种让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文化,为了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自己的班集体,袁老师除了着力和班级学生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硬环境之外,更是在温馨、和谐的软环境上下了很多功夫。
遴选学生的励志语作为班级口号精心布置,同学们易于接受并内化为日常行动;出好每一期富有特色的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别出心裁地在黑板旁以老师的殷切期望开设“寄语”栏目,时刻激励、启迪学生。精心打造的洋溢青春活力又富有艺术性的云窗霞户,无时不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舆论,激励奋发向上,使之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
袁老师还善于利用“周记”和“班级日志”架设沟通桥梁,进行心灵对话。一则则情真意切的感言,一条条数百上千字的热乎乎评语,一次次开诚布公的交心交底,云霞满纸,字里行间洋溢着温馨、温情,成为爱的纽带,给予精神鼓励,拉近心理距离,指点着、引领着更多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记得中途接手的10园林2班,一开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不认可这个新班主任。在第一周的周记里就有学生讲述了对原来班主任的喜爱,罗列了原来班级同学在学习、行规、纪律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是“新班主任,请在一周内解决,好吗?”字里行间充满了“挑衅”,充满了对新班主任的不信任。袁老师在她的周记上足足写了一千多字的话。第二天站在全体同学面前,袁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2011年,我们一起走过”,并诚恳的向全班学生谈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与目标。后来,她又和同学们共同商量出32字的学习方针:“走进教室,静心学习,专注听讲,积极思维,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相信自己,勇夺第一”。
三、创设情境,把握契机,适时开展思想教育。
面对一群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重的职校学生,袁老师深知班级是知识的集散地、人格的熏陶地,而抓住教育契机适时恰当地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使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担任班主任以来,她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中经受磨砺,一显身手;在学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中展现才艺和激情,收获成绩和荣誉,更锤炼责任、守纪、团结、服从等品质;还大力鼓励支持学生在县、市、全国大赛中发挥才能,增强自信心、自胜心,也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仅2012年下半学期,所带的10园林2班就有张菁菁、包颖参加县征文比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赵青青参加市时政知识竞赛获二等奖;李路路参加第九届中国优秀特长生推选活动上海地区初赛晋级进入决赛,并在决赛中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包颖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顾家鑫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插花类获二等奖。
袁老师特别注重有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自主性的主题班会的开展。她平日做有心人,随时把握学生思想、班级脉动,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记得所带服装班在第二学期学风明显下降,袁老师通过观察、调查知道有不少学生沉浸在谈情说爱中,就一次次谈心规劝,可有的经不住男生的软磨硬泡,有的因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阳奉阴违、我行我素。袁老师决定通过青春期教育的主题班会,促使学生自我教育中反省、醒悟,她有意识把相关内容布置给正热恋的文艺委员等。《花开应有时》的主题班会应运而生,走进春天、思索春天、享受春天三个乐章以小品、诗朗诵、讨论等多种形式呈现,高潮迭起使受邀家长和有关老师赞不绝口。班会降下帷幕可余音袅袅、涟漪阵阵:以往时不时来班级的男生明显少了,涣散的人心聚拢了,学生聚焦到学习上了……
她还把班主任工作与自身的语文教学相得益彰,从而以文化育人。她想方设法优化阅读氛围、保证阅读时间、评选阅读之星,使更多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中的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受益终身的高雅情趣,形成了良好习惯,感悟到人生真谛。
四、循循善诱,耐心哺育,唤起后进生向上信心
十年来,面对着有这样那样欠缺的职校生,袁老师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更给学业差可个性倔、自卑又要强的后进生更多关爱,用炽热的情去温暖消沉的心,使一个个问题学生摆脱迷茫,走出困境,走向新生。
班里有位中途转入的学生,一上课就睡大觉,一下课就惹是生非……袁老师努力用放大镜寻找闪光点,发觉他常主动跟值日生打扫包干区,就避而不谈他劳动比读书轻松舒服的心理,只是表扬他不怕脏、爱劳动及热心公益,还让他协助劳动委员管理班级卫生。慢慢地,他做事负责了,作业尽力完成了……
小黄成绩很不理想,对教室、宿舍等卫生工作却极其“用心”。“班级之星”评比时,在袁老师暗示下同学们一致推荐她为“劳动之星”。当小黄接过签有全班同学名字的奖状时热泪直流,千言万语并成一句:“我会更努力的……”
袁老师娴静的外表中蕴藏着一颗火热的心,她的多鼓励常表扬使以往被遗忘的角落普照阳光,她以一缕缕朝霞点燃心灵之火,感化顽石:抬不起头的挺起了胸,桀骜不驯的依头顺脑,不思进取的奋起直追,无事生非混日子的逐渐掌握一技之长……更多学生在重新审视自己中重拾信心,产生向学、向善、向上的蜕变,职校生的青春绽放应有的光华。
五、家校沟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教育好学生,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袁老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家长交换意见,在家访时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
小丽,是她带过的学生中与家长关系最为糟糕的一个。初中时开始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经常迟到甚至无故缺席,言行偏激,和同学关系紧张,父母对她更是无计可施。但是袁老师秉承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理念一次又一次拨通家长的电话。在电访无果的情况下,袁老师又开始了她漫长的“家访之旅”。从最初家长的无奈放弃到最终家长的积极配合,袁老师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袁老师又开始拨动小丽的心弦。她用女教师特有的细腻、无微不至给了小丽一次又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精诚所至终于使小丽柳暗花明:获校园歌手二等奖,协助文艺委员成功策划主题班会,校运动会获不俗成绩……临近毕业实习前的家长会,当小丽精心制作的PPT呈现在全班家长面前时,当小丽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泣不成声时,袁老师知道,笼罩在他们全家头顶的阴霾,已经开始渐渐消散。小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实习单位赢得师傅、领导的器重,她用自己第一份工资给父母和袁老师各买了一份礼物……
班级就如一条缓缓流淌着的情感小河,满载着喜怒哀乐,收获着成败得失;班级文化犹如撒满瓣瓣馨香的清澄河水,一路散发芬芳,一路浸染心灵,直到这小河汇入涓涓大海。到那时,蓦然回首,成人后的他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依旧独好!这就是袁老师能给予孩子的一笔沉甸甸的厚实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