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陈连根
学校中学生大量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都要通过班主任在班级中去进行,班级是影响学生思想成长变化的重要场所,是各项思想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班级办理,特别是做好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转化、疏导工作,是抓好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
在学校的学生中,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按一定的原则设置的正式群体,如班级、小组、团委、班委会、学生会等组织,是学校的主要依靠对象。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成了他们结合的基础,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观点、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社会背景、郊区学生的孤独之心和上海学生的优越感等等。这一切给他们心理上的接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自由结合在一起,形成松散的集合体——非正式群体。他们自愿结合,交往频繁,在班级中或学校中可以起到正式群体起不到的作用。所以,在发挥学校正式群体主导作用的同事,还要认真分析非正式群体及其形成的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引导、转化他们,将有助于我们加强班级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二、 分析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的作用。
在中专学校的学生中,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他们的类型和发展程度不同,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也不同,有些在性质和目的上与正式群体相一致,有些则相反。通过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观察、分析,非正式群体所起的作用只要有两个方面。
1、 消极影响。
由于非正式群体建立的基础是个人的感情、兴趣、爱好、性格和观点等,他们讲“义气”,所以他们之间很容易相互感染。因此,这个群体中的某个成员的消极不满情绪很容易影响他人,从而降低整个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当非正式群体中的某个成员受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与正式群体对立、抗拒、故意违反校纪校规、扰乱课堂、与老师“顶牛”、发生冲突时,必然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有时可能会制造人际矛盾、拨弄是非、散步流言、离间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甚至老师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紧张的团体心理气氛,破坏了校纪校规,违反了国法,妨碍了学习,严重干扰学校和班级整体目标的实现。
2、 积极作用。
学校在完成教学计划,落实各项思想教育工作,实现总目标中发挥正式群体的主导作用这是主流,也是必须依靠的对象。但是,不能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因为,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可以给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一个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场所。在这个群体中,他们以诚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没有戒备之心,也没有任何顾虑,所以通过这儿渠道,班主任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实际中,在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当然首先发挥正式群体的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如学生中为了小事引起的纠纷,由非正式群体出面调解,一般要比正式群体的领导出面解决的效果好。这是因为非正式群体属于“民间”性质,他们的心理距离较近,所以他们出面说话,大家能够听得进,容易被接受。而正式群体则不同,他代表“官方”,而“官方”和“老百姓”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说话时,在心理上常有所戒备。若班级中某些学生存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或者困难时,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在一个假期中,有一位女学生的母亲在意外的天灾中不幸身亡,家庭十分困难,在失去母爱的同时,这位学生感到极度的孤独和痛苦,甚至想到了轻生,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就是通过这个“民间”渠道,我及时掌握了情况,既发挥了团支部、班委会的作用,又发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动员全班学生捐款支援,同学们纷纷主动到家里帮助她料理家务,关心她,鼓励她,同学的爱、班集体的爱,使她焕发了重新生活的勇气,稳定了学习情绪。在班级管理中,我还注重非正式群体的“头头”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若他们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处理问题比较成熟,或者受到班主任、学校领导重视时,其所在群体的成员学习积极性、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就会比一般群体高;如果一个非正式群体的求知欲望较强,学风良好,就一定会对班集体起到促进作用,而成为激励全班同学的参照群体。
总之,中专学校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做疏导转化工作,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再把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有利于推动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 做好非正式群体的疏导、转化工作。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对象,也是学校的主体之一。要使学校完成向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专学生这一目标,就必须认真努力地做好学生单位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发挥正式群体作用的同时,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尤其如何做好疏导、转化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的体会是:
第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要一概把他们当做搞“小团体”而强行拆散。人都有归属感,需要友谊、关心,害怕孤独,需要交往,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在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正式群体起不到的作用。而作为班主任,应该根据他们所具有的向心力,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群体生活,增强与正式群体之间的团结和合作,把他们内部的向心力与班集体的向心力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从是否符合小群体的利益提高到是否符合整体班集体的利益和学校的整体利益上来。这样,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也强化了正式群体的作用。否则,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活动,会给班级、学校、甚至谁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要做好非正式群体中“头头”的工作,他们对小群体成员的态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他们本人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又代表了群体的态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做好“头头”的启发引导、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他们培养成为班级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实际中,班干部、团支部委员等他们既是非正式全体中的“头头”,又是班委会或者团支部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协调一致。
第三,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小组的划分与学生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的基本一致,并非迁就学生,这样学生就心情舒畅,能同心协力,不会互相拆台,而给工作带来方便,无色班干部人选时,尤其是班长人选,要注意征求非正式群体中代表任务的意见,使班长、班干部的确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便于开展共组;在坚持班干部必备条件的原则下,可以推荐非正式群体中的“头头”作为班干部的候选人;发展团员时,除了坚持团员标准外,也要注意到各个小群体中有威望的学生,因为,他们政治上的成长,影响着他们周伟的其他同学的进步,这样班集体就形成了核心,班主任就有了得力的助手和参谋。平时我还注重继续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经常交任务、交方法,关心他们的成长,指导他们在班级积极开展工作,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努力学习,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有力配合,使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目标一致,这样班级管理就有了保证。
第四,采取既要讲理又要讲清的方式促进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和情、意、行等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使学生由知转化为行,做到知行统一,班主任就应该特别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引导、转化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
讲理。多正面鼓励,少当面批评,讲明利害,注意分寸,心平气和地交流意见,沟通思想,学生才能听之入耳,心服口服。
讲情,就是要有丰富的人情味。学生有理想,有追求,需要别人的理解,渴望在成长过程中能得到真诚的帮助。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务敏感,但由于年纪轻,缺乏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缺乏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看待问题片面,班主任应紧紧抓住他们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征,思想教育要触于情,师生要相互信任和尊重,以真诚的感情沟通学生的灵魂。从“爱”字出发,从“帮”字入手,满腔热情地教育他们,处处关心体贴他们,说实话,办实事,用无声的教诲代替空洞的高调,消除他们的戒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待班级中差学生和好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班主任和正式群体的成员不要歧视他们,而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坚持用道德和纪律、前途和理想去激励他们奋斗,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看到奋斗的希望之光。对班级中差学生,我采取了以上教育方法,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师生之间、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之间才能处得亲切、融洽、友好,有利于转化工作。
学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形式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管理这一重要环节,重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切实做好非正式群体的疏导、转化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作用,抵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取长补短,使之成为班级前进的一种动力,促使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更新。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