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 创意风暴强势来袭
——我校“头脑风暴”社团勇夺OM中国区决赛亚军,叶涛(学生)创新创意工作室首战告捷
商会校
3月8日上午,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以下简称“OM”)中国区决赛暨第28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在浦东新区金苹果学校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3000多位选手汇聚于此角逐新一届的全国OM冠、亚、季军。由0531402班叶涛同学领衔的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头脑风暴社团8人团队代表黄浦区出战“古典题潘多拉魔盒”项目竞赛。
OM竞赛,让学生社团大放异彩
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在今年的OM大赛中,共有6道长期题,分别是《失控的“火车”》、《经历技术困境》、《古典题潘多拉魔盒》、《释放玻璃球的结构》、《无声电影》和《古怪的天气预报》。
这些赛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科技与艺术进行完美融合。这些题目均要求参赛团队根据题目进行剧本创作和故事表演,在表演中完成多项任务,还包括自创任务。
今年OM中国区决赛规模盛大,不仅有来自上海、北京、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福建、河南、河北、安徽、陕西、江西、西藏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520支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队伍参赛,还有远道而来的3支德国参赛队和5位裁判前来参与。
我校参赛的长期题古典组《潘多拉的磨合》比赛题,有来自全国的87支队伍参赛,其中中专职校组由我校和传统强队中华职校的2支队伍。我校竞赛团队以叶涛(学生)创新创意工作室和学生头脑奥林匹克社团为班底,由叶涛、王邑盛同学带领的7人参赛小组做了充分的赛前准备。整整一学期的社团活动,紧紧围绕竞赛和“带出一个团队”为目标,吸引了很多有志于创新创意的同学参与。寒假期间,在学生处老师和班主任王百灵的带领下精心策划剧本、制作道具、设计与裁剪服装,着手在“正义与恶魔的较量”过程中加入各项机械任务,如用电路启动环扣电机,打开书本;又如用杠杆原理和凸轮电机打开“潘多拉魔盒”;还有用触控板打开“不同的场景布置”,用齿轮齿条组成加速器带动走马灯旋转等等。这些活动中,团员们寻觅到传统课堂中未曾有的动手操作、创新创意机会,并不断提升着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大亮点”突显OM创意文化
与历年OM大赛相比,今年的中国区决赛呈现出四大新“亮点”。
规模:
首先,今年活动规模扩大,参赛队伍明显增多,创新活动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与青睐。据了解,今年参加决赛的参赛队有520支,是举办比赛以来参赛队最多的一届。其中,大学生参赛队共有37支,也为历届之最,分别来自: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6所高校。另外,来自德国的柏林大学(Free University Berlin)也首次派出了代表队。
内容:
把活动和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OM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如《失控的“火车”》一题,就要求学生制作小车外,还要培养一种毅力,勇于克服途中的各种障碍,并想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法,通过团队合作走向光明未来。
文化:
今年的第三大“亮点”则是大力推广了头脑奥林匹克文化。在本届创新大赛上,OM协会与OM老队员联盟、OM大学生俱乐部携手,并联合“创智天地”“DFROBOT”等知名创意产业团体,推出了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创意饕餮盛宴,如“彩旗花车大巡游”、“OM创意嘉年华”、OM徽章展示和交换活动等,体现了OM的独特文化。
交流:
今年的第四大“亮点”在于,德国首次派员在中国赛场担任裁判。中德两国裁判的交流,也能大力促进两国OM活动的开展。
OM精神,让孩子在创意中收获愉悦
对于OM的热火朝天,本届活动的主办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强调,“OM社会影响力正不断增大,使得师生们意识到,孩子的创新与创意其实也可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出现在高精尖的实验室中。”
创意,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中。“OM其实是一个兴趣培养、艺术创造、科学实践、人际交往的综合性项目,一方面它符合青少年特定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体现了孩子们爱玩、爱动手、爱表演的天性;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学生在平时不断积累自己的科艺知识与想象力,并用音乐、舞蹈、对话、表演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在领队教练耿娟老师看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别样的体验,收获了人生大舞台的自信,更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展现了清荷学子的创新意识,这是社团的成功,更是商会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