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多元” 让学生评价看得见又摸得着
西南工程 徐汇校区 办公室
立足校本 杜绝评价“闭门造车”
如何改变现今中职校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终极性评价?如何建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评价?为破解这一难题,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示范校二类课题组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2015年3月12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徐汇校区就学生的评价模式创新进行了专门的教育教学部署落实会议。认真贯彻李卉校长2014年12月18日,示范校专题会议精神对课题给予的肯定和指导,要求教学部门、学生部门严格按照课题推进进程落实实施,把学生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
本次会议由学生评价模式课题负责人佘瑞龙老师主持,学校教育教学等实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下面一起回眸“绿色”、“多元” 、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西南学生过程性评价。
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立足校本,创新机制,扎实调研,科学分析和数据平台植入,大胆探索一套适合中职生重过程与发展的德育发展性评价的体系、学业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以及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活动的PDCA。其实不难看出这3个被细化的评价,无论是德育的发展性、学业的过程性还是实践的PDCA,归根结底都是过程性。
教育评价,可以讲被教育界视为“世界难题”的问题。而上海市特色示范校 “评价与质量改革”又是必须面对的,作为纳入首批上海市特色示范校建设的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正在积极破题。
据学校示范校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总策划李卉校长介绍,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的创新性评价机制是在传统评价基础上细化并增加了德育的发展性评价、学业的过程性评价以及社会实践的PDCA过程监控,并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创设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平台,让学生的评价不再依靠口口相传,对老师评价不再只是停留于印象,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专注在成绩。传统和信息化应用,让评价一切有理有据,通过这些评价措施,目的只有一个:不是把学生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绿色”和“多元”
“成绩优异,表现良好”曾是最常见的学生评语。现在,这样笼统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教育的多元需求。笔者从西南工程学校了解到,该校由蔡维明老师创设的教育教学评价数据库,能通过电脑自动生成成绩单、评语,显示学生的学业弱项,甚至能分析出一套试卷中过失性和知识性失分各占多少,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过程性评价实践与有效性分析》是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示范校的二级特色课题。现该课题进入全面实践阶段,作为实践部门之一的学校教务科王仁忠老师讲“过程性评价对于成绩的分析并不是对学生的最终评价,还要考评综合素质,甚至心理变化等指标都会被囊括进来,呈现出多元,信息化的融入又使得过程呈现出了无纸化、绿色。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结果。
根据实践部门之一的学校学生科朱文军老师介绍,“德育上,我校探索一套适合中职学生重过程、重监控、重发展的德育发展性评价体系,现在我们已经在徐汇校区21个班级实践,德育的发展性评价架构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同时,在信息化导向下搭建学生评价体系软件平台,使学生过程性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另外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上我们现在又积极探索PDCA模式” 。
谈到该课题的创新点,课题参与人教务科长郑佩忠老师说。第一,本课题是基于在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多年学生过程性实践基础上的成果研究,涵盖了教育教学全部过程。第二,其过程性评价包括德育为先的重过程与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已经获得上海市优秀课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德育部门又自行开发了德育信息化软件平台,并获得2013年上海市教委德育成果一等奖。在2012、2013年闵行区德育专题会议、2013年上海市中职校德育专题会议上做过专题介绍,上海市多家兄弟学校来校取经。第三,注重过程的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体系也由我校蔡老师开发成应用软件,现在已经开放出了校本网页版,全校使用多年,“绿色”加“多元”。第四学生活动的PDCA监控,把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监控、对学生发展性素质的可持续推动将有实际价值。
眼中有学生,评价看得见又摸得着
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德育上重过程与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学上注重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校园活动中注重过程的质量监控即实践的PDCA体系。“家长、社会、学校齐参与,评价接地气又专业,主客观交融,让整套体系既“接地气”,既富信息化科技含量,又得到专家同行认可。”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最好诠释。
通过确立中职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德育评价新模式,眼中有学生,“接地气”又专业。
通过对学业过程性评价的架构,多角度衡量学生掌握专业的尺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通过对实践活动的PDCA架构,绘制学校实践活动的“体检报告”。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反思改进(Action)等过程性修正。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避免。
绘制教育教学“体检报告”
“创新机制,让评价看得见摸得着,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最大亮点;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套科学高质量数据库,让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不再依靠口口相传,对老师评价不再只是停留于印象,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专注在成绩,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既接地气又专业;还要考评综合素质,甚至心理变化等指标都会被囊括进来,传统+高科技,一切评价有理有据,这是过程性评价的绿色和多元。过程性评价真真切切绘制出了教育教学体检报告”。佘老师对此感受颇深。
他说,多管齐下,有助于西南构建起由教师、家长、社会、学校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体系,助推西南实现评价改革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学校管理的科学度,家长与社会的满意度。
其实,大家都知道教育评价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难题,一重要原因便是教育人人可评,使得“社会口碑”这类主观模糊性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主流。让专家们非常认可的是,在制定标准时,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将社会、企业、家长评价等都吸纳了进来,和客观标准进行了有机科学的结合。“仅凭口碑衡量学校不客观,全由教育内部操刀也不完整。”郑培忠科长解释说,这样的主客观交融,让整套体系既“接地气”,容易为社会接受,又富信息化含量,得到专家同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