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教”“育”结合 推陈出新
2013/12/14
城市科技:“教”“育”结合 推陈出新

——记我校参加市语文教研说课活动

      2013年11月28日,学校综合教学部的朱引芳老师及夏蕾老师,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参加市中职语文教研部组织的围绕解读顾颉刚所写的《牺牲》一文的教研会。会议紧紧围绕说课、讨论、评课三大板块展开。

      会上,朱引芳老师率先用精心准备的材料,进行了说课。朱老师在前期的准备中,根据三校生高考的要求寻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即专业要求和班风情况进行渗入式的德育探究。深思熟虑,几易其稿后,朱老师从“由癌症病灶的及早切除,以保证肌体的健康”导入课文,并结合学生建筑工程的专业背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为讲解课文的主旨做铺垫。而后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即围绕本文的文体——议论文,展开从文体判断到议论中心的总括,期间穿插有关作者顾颉刚的简介和重点词语的解释。期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巧设“桥梁”,引导他们自主归纳文章写作的提纲。即“提出中心论点:当大我发生危险的时候,人们便不应该再存那种爱个体、保私产的欲望了;(1-2)论证“大我”和“小我”的关系(3-5)(例证、类比论证、喻证)针对社会风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阐明写作目的。(6-8)”。

      针对自班学生上课纪律较松散的情况,朱老师设计了“当“小我”与“大我”矛盾时,“小我”怎么办?”的问题,即是对文本的合理展开,又能引起学生的讨论,以期得到重视。水到渠成般地进行德育浸透。

    由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介绍,布置学生们课后作业,按照“发现问题—分析论证问题—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写一篇你如何看待此种“中国式”现象的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牺牲》一文,在网上并没有详案。朱老师的说课一气呵成,在众老师评课以及多位专家点评中获誉甚高。我们期待并相信她以及各位任教语文的同仁,以此为契机,不断专研,将教学与德育糅合,一举两得,推陈出新,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