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技校:分享经验 共同提高
——记我校开展培训交流会
文/王亮亮
2013年12月13日下午,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召以“培训交流”为主题的教务大会。
会议主要由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的船舶制造教研组组长谷向磊老师、机械加工组优秀教师陶生骁、电气技术专业组骨干教师劳朝星、公共基础组先进教师田广晓等老师向全体教师做培训交流。旨在分享经验,扩展视野,学习先进理念,以便今后更好开展教学工作。
其中谷向磊老师作为船舶制造教研组组长,也是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赴德国培训。他回国返校后带回大量珍贵照片包括德国的建筑、街道、企业、中职学校、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等方面都使他感慨颇多。他尤其谈到德国的中职教育便滔滔不绝,德国的中职学校,办学非常有特点。他们实训设备、实训操作台等下面都有轮子,方便移动,并且钳工工作台高度可调节,满足不同身高人员的需求。对于电焊和气割操作有隔离的空间,排烟、防尘等防护措施较完善,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教室的布局较为独特,投影设备体积小,投影幕布和黑板相结合都在教室的两侧墙壁上,而非我国传统的黑板正对着全体学生,因为人数原因,他们可以实现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师的办公室布置也是别具一格,所以教室的办公桌在房间四周一字排开,中间是大的会议桌,这样方便教师办公,同时能使大家及时有效的进行座谈、交流,共享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谷老师还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在参加培训时一位专家向他提问,他未能给出答案,那位培训老师就问他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没能回答出来感觉很抱歉。我就想到,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某位同学提问,他是否能答出来?如果他不能给出正确答案,他心里是什么感受?我想肯定是沮丧,羞愧,如果多次未能回答正确,我想今后那位学生肯定就会放弃学习了。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问学生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大家提问应该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对某位同学进行提问,二是让同学自由发言,三是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问讨论结果。那么显然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提问是相对最好的方法。分组讨论,结果正确,所以组员都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即使回答错了,因为是大家讨论出来的结果,那么每个人都不会受到过大打击,积极性也不会减少。希望大家今后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分组讨论问题的形式进行提问。谷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培训感悟,大家都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电气技术专业组的劳朝星老师此次赴四川培训也是收获颇丰,他主要谈了各中职校现在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个人看法。他认为现在生源是各个中职校面临的最大挑战,中职毕业生毕业后持中级技能证,中职学历证书,在企业中相对学历低,待遇差,晋升机会少。加上初中毕业生在不断减少,使得中职校招生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能够吸引生源?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寻求发展呢?他回答道,需要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同时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学校企业双赢。同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加快“中中合作”,即中职与中职联合办学,与内陆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合作,通过学校与学校共赢的方式引进生源。“中高合作”,即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打开中职和高专院校的衔接之门,满足家长和学生升学的愿望,也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借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生源。事实上,我国已然制定了“校企合作”以及“中高职贯通”等相关政策,上海市教委也已经在贯彻落实。学校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的号召,自去年开始也已经在钳工专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并且机械加工组钳工专业优秀青年教师张辉一直密切关注去相关企业实习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尽力配合企业进行人才的锻炼培养,以求切实做好“校企合作”,达到共赢目的。同时,在学校席德华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为建设“特色专业”、申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申请“中高职贯通”等积极准备,大家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公共基础组的先进教师田广晓此次去百联公司培训也带回了许多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学生到企业后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有效的运用到工作中,不能及时适应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在职工培训中也有自己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教学方法的突破。包括:培训形式的突破,实践能力的突破,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突破,以及教学理念的突破。诸多经验都可作为我们今后在学生的培养方式方法和内容上。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从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从员工团队合作到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沟通以及团队合作都是中职学生所欠缺的,不过今年来学校每学期的学生活动的开展明显增多,包括演讲比赛、“校园好声音”、军训、“踢跳比赛”、体育节、运动会等等目的就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得学校毕业学生走向社会更有竞争力!
机械加工组优秀教师陶生骁老师参加上海市级培训,带回中职教师在学生沟通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他提出,“一个核心理念”:中职教学应该是在愉快的旅途中得到收获!“两个方向”:人与人的沟通应该是单向与双向的。“三个过程”:教学首先是沟通的过程,再者是管理的过程,最终是带团队的过程。“教学四借”:借力打力,化难点;借题发挥,拋亮点;借助感情,来升华;借花献佛,来助教!“爱的五种方法”:肯定的语言、精心的时刻接受(馈赠的)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赏识教育”示错五步:整体概括,指出优势,提出不足,给出建议,小结期望!“成功教学六观点”:让学生成为你备课与上课的中心;尽量让学生觉得问题是他们自己悟到想到而不是你教会的;你有多少博学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学到多少;学生对你有多崇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让学生改变多少;你教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多少;对于那些你答不上来得问题要敢于说不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不要遮住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一个坚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动作或许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中职教师很伟大,每天都在发现美,改变美,创造美……
四位教师与大家分享心得,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侧重点,都使大家受益匪浅,台下热烈的掌声已然说明一切!
环境不能改变,就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少说“没机会”“我不行”“我不会”,社会不缺机会,缺的是有能力的人。只要在工作中始终秉着“不迷茫、不徘徊、不抱怨、不纠结”的心态,青年教师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中职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